匠心自得 | 华健

华健紫砂

华 健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行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1964年5月生于陶都。1982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受到了严格的造型工艺训练,全手工成型基础扎实。在处理以方为主的造型方面得心应手,方圆之间游刃有余。近期代表作“大彬六方壶”和“连连蹬高壶”在传统风格中又增添了现代意味。

华健紫砂
华健  顾绍培  庄玉林(左起)

华健紫砂
觐侯小六方壶

华健紫砂
大彬六方壶

长日里,敲打泥片、拍围身筒的声音将不大的工作室充斥着。二十余平的房间,窗明几净,十余张泥凳前都坐着安静制壶的人。

“我们那时候学习,只听见工具声,没人讲话。”

华健将这个学习氛围延续下来,他的徒弟们也是如此,专心做自己的活计,绝不闲聊。正值大暑这样的节气,赤日炎炎。做壶人坐在泥凳前,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手里该做什么,不过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看着工作室里的徒弟们个个年富力强,正是学艺的好年纪,华健不禁想到了数十年前的自己。

华健紫砂
华健紫砂
华健徒弟们 制壶中

1981年,华健高中毕业准备工作,首要的选择自然是国营单位。因考试时信息的误差,以为招聘是原料总厂的,考试时就没有特别注重,考试后名字被摆在了青瓷厂门口,成绩并不理想,就这样错过了招工机会。青瓷厂没去成,1982年年底便进入紫砂厂。

随着改革开放,紫砂行业情况好转,当时紫砂厂的厂长高海庚提出了“紫砂成型工艺,师承很重要。老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父母传子女,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观点,提倡全手工制作,这对紫砂人来说,是个契机。

刚进入紫砂厂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学陶瓷史和紫砂工艺流程,此外还要写毛笔字、画素描。

“我们这一批进来了大约四十个人,由顾绍培、吕尧臣两位师父分别教导,我到了顾绍培老师班里。”

1983年华健被正式分配到徒工班。那时候,最闲散的光阴当属去大澡堂里洗澡——师兄弟几个放下手中活计,“松快松快”。起初,华健需步行上下班,直到第二年,华健拥有了一台凤凰牌自行车,每日骑车上下班,省时省力。回忆起当年,真是“干劲十足”。

华健紫砂

华健紫砂
云飞扬壶

1984年,华健被紫砂厂领导调到后勤工作,从此不必每日想着要完成生产任务,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被领导另眼相看,本该高兴,但对华健来说,颇有些不适应。尽管徒弟离开了师父,师父还是很关心他——家里做了可口的饭菜,便让大女儿顾勤顺道带到厂里给他“改善伙食”。师父惦念徒弟,徒弟又何尝不惦记师父?半年后,华健又回到了师父的班里。

“虽然又坐到了泥凳前,但‘脱功’了半年,要迎头赶上大伙儿,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师父是出了名的严格,在那里,几乎请不到假。那时候提倡“比学赶帮”,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八点,一天至少要在泥凳前踏踏实实坐满十二个小时。有时候,去洗手间时间长了,师父便会提醒——‘要抓紧做壶啊’。直到现在,我到厂里上班仍是不迟到、不早退。”

十二个小时,能做出多少活计?华健的夫人吴奇敏说,学徒时,十二个小时她要做出五十把水平壶,真是令人不可置信。那是怎样的专注度和怎样的功力才能做到呢?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人不得而知。

他们现今这样扎实的基本功自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当年尽心竭力、刻苦钻研历练出来的。

华健紫砂
吴奇敏(华健夫人)

据华健说,那时候生产任务艰巨。譬如一天要做某个款式的壶多少把,若一连几个月完不成生产任务,很可能面临被“开除”的风险。

到了夏季,工作室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也只能忍着。做壶和做其他行当不同,每到夏天、冬天,对制壶人来说都是考验。夏天干燥,不掌握好诀窍,泥坯一会儿就干了,得分外当心。有时,又有人要进来坐坐喝口茶。想起生产任务艰巨,又不好拒绝来探望的朋友,怎么办?只好紧闭门窗,闷头干活。那时没有空调,也不能开电扇,只一会儿,衣服裤子都被汗水浸透了。到了冬天,滴水成冰的季节,泥坯拿在手里就如捧了一个冰坨坨。可是,想起生产任务没有完成,还是得咬牙坚持。

华健紫砂
六方华樽壶

华健紫砂
简洁壶

三年学徒生涯,须得进行考核,领导才能确定学徒是否有资格进入研究所,若考核成绩不达标,便下到车间。后来由于研究所工作人员饱和,他们又经历了第二次考核,华健如愿留下,成为研究所的一员,在研究所一呆就是四年。

华健紫砂
第二次研究所考核作品(1989年底)

华健紫砂
1987年顾绍培作品“十六竹千筒”(高70厘米)

华健泥凳边上一直放着一张老照片。那是在1987年华健、庄玉林抱着师父顾绍培的“十六竹千筒”上京赴展。他们抱着“十六竹千筒”坐车到无锡,再从无锡火车站出发,一路上扛着千筒走了很远的路。一天下来,他们肩膀上被压出了血印,但总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就坐在人民英雄纪念塔下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后来,这只“十六竹千筒”留在了紫光阁,被永久收藏。

华健紫砂
人民英雄纪念塔前 华健 王益群 程辉 庄玉林(左起)

华健紫砂
六方笔筒(1984年)

华健紫砂

华健紫砂
茄段壶 陆俨少刻绘(第一年学徒所制)

虽然现在华健的作品以方器为多,在他看来做好圆器才算打好了基础。起初,是做“茄段壶”,一天要做数只,保质保量完成后在第二天一早便要交到相关部门验收。后来,华健为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力,白天做圆器,晚上做千筒或是花盆。至今他还能回忆起当年做“六方千筒”、“枕式花盆”、“六方笔筒”等品种时的场景。

华健紫砂

华健紫砂
小六方宫灯壶(红泥)

常年做壶,他少言多思。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他朝夕不倦。(顾绍培紫砂艺术馆)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