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紫砂百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制壶艺人的个人简介里,不仅强调师承,获奖经历,还把毕业于某某高校艺术专业也赫然罗列其中。更有甚者,觉得学校名字不是很牛叉,就动点手脚,把一些学院中职业两个字给偷偷“扣掉”。
其实每个做茶壶的都知道,真正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少之又少。再者,紫砂艺术属于民间艺术,并不是说艺术专业的高材生就一定能做好紫砂壶,所以何必在学历上往脸上死命贴金呢。
紫砂艺术是民间艺术,几百年来,依靠的是几十代紫砂艺人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才积累到当代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并以极高的美誉度独步于世界陶艺之林。无论是过去的时大彬、杨彭年、邵大亨、范大生,还是当代的顾景舟、王寅春等七老艺人,他们都未曾真正进过高等院校,他们在紫砂艺苑的造诣也都是自己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学习总结,不断完善作品,才诞生如此璀璨的紫砂作品。现如今已经不再是怀才不遇的年代了,只要你壶做的好,自然有人会欣赏,而不是通过一些别的附加值来凸显自己紫砂壶的价值。
当然,做壶人不必刻意在乎学历,不代表学习不重要,做壶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学习与知识的积累,将多年的经验与时代审美结合,不断学习周围人的长处。
现在有许多宜兴的孩子读完大学就回乡从事紫砂行业,是一种极端功利主义,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做紫砂壶仅仅以谋生来说,并不需要去读一个本科;让一些读工科,理科的人回家从事工艺美术专业比较强的紫砂行业是不理智的,从一开始就去学陶瓷工艺或美术专业的学生回来学紫砂,同样不一定明智。
前几年人们看到紫砂的钱好赚,就一蜂窝去培养自己的小孩上艺术院校,但缺少艺术天性的人仅仅靠课堂上的培养,很少会出成为优秀的紫砂艺术家。
现在的艺考,实际上已经离真正培养艺术人才的初衷相距甚远了,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才去参加艺考,连艺术天性都不具备的人去读艺术专科,本身就是一种强人所难,毕业等于失业,只能回宜兴做紫砂茶具,要想成为一个有创意的紫砂艺术家其实去读一个艺术学硕士、博士亦无济于事,为什么?因为成就紫砂艺术的往往不仅仅是学历,而是一生孜孜不倦的艺术信仰与日积月累的工匠情怀。
作为技术性很强的紫砂艺术创作专业,我们紫砂百家认为,吃不了苦、耐不住性子,没有兴趣的就尽量别干,即使是高等艺术院校出来的高材生。紫砂艺术家不是学校课堂里“培养”出来的,要长时间默默无闻的探索才能出成果。
就象现在好多孩子很小就去练钢琴,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永远成不了艺术家。只有那些对艺术有深厚情感,历经磨难,才能对紫砂艺术有真正省悟。紫砂艺术讲求的就是“独一无二”,讲究的是真实性灵的独特感受。(紫砂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