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君和陈红珍
进入八月的门槛,夏已深,热已浓。火辣辣的阳光照耀下,路边那些叫不上名的小植物开始无精打采的。范家壶庄“大生园”里却生气勃勃,一汪碧水如镜,洇成了浅浅的微笑,笑迎八方宾朋。
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王利君的母亲范月红是范大生的孙女。王利君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宜兴水泥厂工作了两年,在那里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性。
▲兽钮鼎壶
有缘结识夫人陈红珍以后,生命之花绽放。两人结婚以后,双双拜舅舅范伟群为师,正统学习传统的范家紫砂艺术,成为“大生壶五代传人”。
▲王利君、陈红珍夫妇和徐汉棠大师在一起
从此以后,他们夫妇的紫砂艺术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历练,不断感悟的过程,从最初的模仿传统器型,到百炼成艺的原创作,岁月沧桑,云水禅心,是悟,更是成长。
▲茶道千秋套壶
云影轻伴啼鸟嬉
多在翠木乱石西
青苔碍日吟风叶
玉树和茶滴露枝
范家壶艺是天就的,也是从小灌输的。制壶世家的熏染,循序善诱的启蒙,加上王利君聪颖灵性的先天因素,年少时的王利君为其后期制壶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应该说这对王利君的成长太关键了。
▲鱼罩壶
王利君言及壶道,乃头头是道。他说,就壶艺而言,无论传统与创新,都是一理。紫砂壶作品创作当循传统之道,实用之道,自然之道。由此,制壶要达到这些意境,须得有“二个合一”,即:心艺合一、人壶合一。
▲菱意壶
所谓心艺合一,即为创作之前,就要成壶在心,壶道在胸。壶型要映应自然,线条要刚劲圆润,壶把、壶流的长短要根据整个壶体而适中,而壶的精微之处,更会体现泥性的丰富性和韧性,因此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使其错落如扶老携幼;参差若瀑布飞掠;雄伟如壮士荷戟;淡定若忠厚长者;灵动如鱼跃龙门,虎卧凤阁;柔雅若仙女散花,金花遍地。
▲鱼化龙
人壶合一,则为制壶之时,人与砂泥、与泥搭子、与竹刀等制壶工具浑然一体。比如顾景舟大师,他的工具就是他的心手,放置在泥凳面上,都有习惯的固定位置,随心而得。那种“壶中有我,我中有壶”渐入心手双畅的奇妙境地,非语言可描述,唯有自悟可达。
▲宝鼎壶
竹枝参天鸟归啼
壶室雏莺正相嬉
清茶放歌添雅兴
落叶吟诗话畴昔
从艺二十多年来,王利君、陈红珍夫妇所做的紫砂壶,造型端庄明快,气韵生动,每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王利君的壶作品深沉而雄伟,清雅温厚,气格高古。陈红珍的壶作品韵致清绝,独具匠心,令人心醉。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利君还善于刻陶,多才多艺的他,既完全继承了范家紫砂传统造型及工艺制作的精髓,又在传统基础上再创造、再发扬、再延伸。
▲觅知音
王利君夫妇正值制壶妙龄,就已成“工艺美术师”。他们于繁华紫砂艺术之中,坚持承袭世家壶艺,二十余载,潜心为壶,小有所获,但深知壶艺历练仍在途中。路漫漫兮修远,前途无量。祝福。
陈红珍
陈红珍 工艺美术师。她197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97年中专毕业后因对紫砂艺术、紫砂文化的美学、内涵的喜爱,随同丈夫王利君拜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学艺。
学艺期间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在师父严格教导下,多思考、勤创作,不怕失败,寻找美、挖掘美,凭着刻苦执着的精神,较快地熟练掌握了紫砂壶制作的工艺技巧。擅长制作光器、花塑器、筋纹器。作品线条流畅、口盖 严密、构思新颖、工艺精湛。2002年在“范家壶庄”工作期间,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指导和教诲。2005年深造于江苏经贸学院工艺美术造型设计专业,使其在造型设计和制作技法上得到了更大的提高。2012年又深造于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工艺美术造型设计专业。所创作的多种工艺新品、精品畅销海内外。
王利君
王利君 中国共产党党员。范家壶庄艺师。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第四届“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
他1977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范大生孙女范月红之子,自幼酷爱紫砂艺术。上世纪90年代和妻子陈红珍同进“范家壶庄”。师从舅舅范伟群大师,学艺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壶艺日益精湛,练就了一手全面的制壶技艺,作品线条流畅,刻划细腻,表现手法新颖。后在制壶的基础上开始钻研紫砂壶的装饰艺术,先后随多名书画家学习,技艺日益长进,刀法运用自如。作品被《陶魂》、《宜兴当代紫砂艺术》、《紫砂对话图录》、《宜陶人》、《紫砂壶图》、《紫玉金砂》、《宜兴当代紫砂陶瓷名人录》等大型紫砂参考类书籍刊载,并参与《中国紫砂》、《走进江苏》、《中国紫砂全集》等大型记录片的摄制。曾与多位书画名家合作。作品被省、市级博物馆收藏并多次在国内外各类评比中获奖,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来源:紫砂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