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玉 林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65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蜀山陶艺世家,赋予了他从事紫砂艺术的悟性与天赋。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学习紫砂成型工艺。1986年经厂里选拔考试,进厂研究所继续跟顾绍培大师深造。1988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培训,学以致用、受益匪浅。1991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培中心老师,为培养紫砂事业接班人辛勤耕耘。
圆僧帽壶
小时候,庄玉林住在蜀山。蜀山街口与紫砂厂之间,那时候有大片的农田。年幼贪玩,不走大路,庄玉林和小朋友们经常沿着田埂跑到紫砂厂外,翻了围墙到紫砂厂里嬉戏。
庄玉林的母亲是紫砂厂一车间的成型工人。年幼的庄玉林往往扒着窗台看母亲工作,偶尔也到车间里去,玩累了便睡在车间里。当时与母亲一个工场工作的还有王寅春、周桂珍、曹婉芬、张红华等,如今都是鼎鼎有名的紫砂大师,王寅春是他们车间的师父。
母辈工友合影 第二排右起第一人为庄玉林母亲
母亲说,做壶自由。其他工厂或政府部门,都需八小时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做紫砂壶,只需达到产量——譬如说要求一个月做六十把茶壶,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就看工手手脚快慢。在六七十年代,只有紫砂成型工人有奖金。超一个工,奖励一块八毛钱。厂里允许工人一个月超十五个工,母亲总能超额完成任务挣到五六十块钱一个月,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高工资了。
庄玉林的外婆是潜洛人,也做紫砂壶。她靠着自己的手艺,将三个儿女抚养长大。在庄玉林心中,做紫砂壶便是立身立业之本。
1981年,庄玉林高中毕业。年底准备招工,有同学报考瓷厂等国营单位,而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紫砂厂。1982年2月份(刚过年)庄玉林就上班了。紫砂厂徒工班一次招收大约40个人,分为两个班,庄玉林被分到顾绍培老师的班里。
有一天,顾绍培老师在做一把茶壶,叫做“六方漱流壶”,这是一个新的壶形。师父在做,他觉得有趣,也在一旁悄悄摹做,待师父做完,他的壶也完工了。在那之前,他从未做过方器,顾绍培老师看到他的壶,便告诉他哪里还可以改进——包括起身筒时需要使用虚坨等等。
六方漱流壶(顾绍培制)
徒工班的学风很好,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比赛考核。庄玉林尽心去完成每一次比赛,每次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后来到了研究所,每年也会举行两次比赛——汪寅仙老师的徒弟、周桂珍老师的徒弟、顾绍培老师的徒弟以及吕尧臣老师的徒弟集中在一起做壶、评比,成绩优异的人再接再厉,成绩落后的人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徒工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旦打定主意一直做茶壶时,当有领导关照他,是否要将他调去窑务车间、调去电工班的时候,他都拒绝了。对庄玉林而言,做壶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件难事。
1987年 庄玉林与华健合影
1985年,庄玉林在顾绍培老师的指点下做了第一把自己创新的紫砂壶,命名为“六方醒晓壶”。这只壶的造型仿若一只六方的钟,因而如此命名。后来这只壶形被厂里选中,客商下了一批订单。打样后,紫砂厂安排一车间工作人员制作,庄玉林也获得了一笔奖金。
六方醒辰壶
六方醒晓壶 1985年制
硕方套壶
徒工期间,庄玉林打下了扎实的紫砂器制作基础。由于师父顾绍培老师制作大花盆、大花瓶,他也在一旁打下手,在这几年间,他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经验。庄玉林总结心得,感念当年师父的教诲:有些人制壶,结构容易出问题,自己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做过大件。做大件与做小件不同,小件紫砂壶,脂泥将嘴把装上或许就成了,但大件作品里外都要做到一个“和”字。把做大件的经验放到做小件上,成品率就高得多了。
1987年 庄玉林和陈依群合影
1987年,去北京前夕,因好友介绍,庄玉林与陈依群相识。一个年少青葱,一个淑女窈窕,同是做壶,两人似乎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闲暇时,庄玉林会到陈依群所在的艺培中心指点陈依群做壶。直到1993年,陈依群也进入了紫砂研究所,而庄玉林则跟着师父顾绍培去了锦达紫砂厂。此后三年,庄玉林将一半的时间投入到锦达厂制作的大件紫砂器中,另一半时间则放在研究所,注重紫砂壶的设计、制作。
1987年 吴奇敏和陈依群合影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陈依群
回首往事,1993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前庄玉林以做圆器为主,方器为辅。后来,庄玉林以做方器为主。1995年创作的一把“六方醒辰壶”,是庄玉林比较得意的一件作品。1997年,庄玉林又设计出一把“雅竹壶”,张守智教授看到这把壶后,对它评价很高。
雅竹壶
凤翔提梁壶
“高六方壶”,任谁看了都会心生欢喜。它仿的是乾隆年间的样式,古朴醇厚,细节中可见匠人巧思。一般人会采用泥绘的手法将壶上应有的线条体现出来,而庄玉林使用“线梗”,狠下苦工将其做了出来。2002年到2003年期间,庄玉林制作了五把,成品只有三把。三把成品壶分别去了日本、香港和台湾。
高六方壶
凤翔壶
五头玉泉方竹套壶
与工友合影 左二陈依群 左四吴奇敏
无论大环境的好或坏,庄玉林夫妇从未离开过紫砂厂。他们兢兢业业地抟砂造壶,几十年如一日,手揣心摹,倾一生时光,做这一门手艺,也将会把这门手艺踏踏实实地传承给后来人。(顾绍培紫砂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