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法制作的阳羡茶,穿越千年时空,目前在张渚镇省庄村的张园,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出来。而让它们重现江湖的,是一群来自韩国的茶文化爱好者。
韩国釜山大学的教授丁相权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
丁教授研究中国文化30多年,他说,阳羡茶是中国茶的文化中心。因为阳羡茶是唐代贡茶的第一批,而最好的茶具是宜兴的紫砂壶。唐代制茶都是团茶饼茶,为了普及,经过宋明两代的改进,才形成了现代流行的散茶。丁教授说,现代茶叶更加容易批量制造,去除了苦味,适合更广的人群。但唐代茶,更原汁原味,也更提神。
于是,这群来自韩国的茶文化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了宜兴,在阳羡山水之间,选择了张渚镇省庄村的张园,研习古法复制唐代阳羡茶的生产流程。
竹编的凹凸晾腔(方言),全木质的揉捻机、摇青机,石臼捣碎器,炭烤茶饼的铁锅……传统的全手工制茶工艺,必定少不了这些传统的制茶工具。
经过萎凋、杀青、揉捻、蒸烘,他们用唐代工艺制作出了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和普洱茶等六类茶。
有客来,他们便拿出亲手制作的茶,供人品评。
在丁教授的计划里,未来的张园会被建成一个常态化的古法制茶训练、观摩和实际生产的茶园。让这里成为中韩两国民间茶文化的交流平台和茶旅文化旅游的观光路线。(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