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江南画里的名字——杨巷老街

暮云、河道、石驳、白墙、黑瓦、花窗,氤氲烟雨的江南宜兴,杨巷老街就像一幅水墨画,走进了我的视觉和记忆之中。

杨巷老街

青石板的街道,凌乱中跌岩着娴雅。轻走慢踱,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老街随处可见老屋。斑驳的牌匾,提醒着老街昔日的繁荣。许多店铺少说也有几十年了,铺内生意寥落,店主斜倚在柜前,抄着手,塌着腰,眼神散淡,搪瓷杯子刚泡好茶,热气氤氳。豆腐花摊还忙碌着,寥寥的几个食客,呼嚕几口,就一干二净。竹笼里传送的几声鸟鸣,被斜风细雨刚掠过,就挡在尘世外了。

杨巷老街

西街的荼馆依然是老人温暖的驿站。陈黯的茶馆内,光线似流水般从天窗泻下,落在古旧方桌上,流在墙壁上百合仙子和观音像上,她们慈眉善目,丰满端庄,如临人间。沉默的老汉抿着茶,眯着老眼,似醉非醉。不知是醉倒在浓酽的茶里,还是迷失在电视机里咿咿呀呀的滩簧声。几人在“游湖”,一圈后,银发老人点上一支烟,很随意看看门外。出茶馆,走在街上,就有玉树临风的味儿。

杨巷老街

水是贯穿小镇的血液。姚溪河,北溪河和南溪河呈丁字形浩浩荡荡汇合,一条拖船载着货物打着哈欠前去。人家,流水,让人如此渴念小桥,可到这里也只能沉默,很多小桥已被新桥代替。固守还是坚持,总有说不出的矛盾。只有河西村上的阳溪桥安在,桥身平实方正,厚实中显出几分古朴之意,如老街人朴实敦厚。贴着它走上一走,那豁然袭来的味道更是深浅不一的,几尺深的裂痕。磨滑的桥栏。吉兆的图案。任水冲刷历经岁月沧桑的桥墩。离之不远有对石狮,怒睁双目,倔强,不可遏止地守望着无涯的时空。它的主人“史氏祠堂”早在动荡的年代化为灰烬,只留下它落寂的身影在空旷的苍茫大地与安溪桥彼此相映,一年年,一代代地阐释祠堂的威严及家族的品格。

杨巷老街

杨巷古称菡亭乡,源于那座菡山,自古就是活水码头,周代形成街市,唐宋更盛,几经兵燹战火,毁于一旦。特别是1926年日本人到杨巷组织“维持会”,老街几百人没一人愿做日伪军,日本人一怒之下,把房屋全部烧光。烈火在老街上空燃烧了几天几夜,也把老街人的气节映照得如山河般。现老街保持了抗战后修建的原貌。

杨巷老街

杨巷老街

流水潺潺。浇灌了广袤的稻畴,绿海似的油菜园。雪白的大米和金黄的豆油载着老街人的希望和梦想送往天南地北。北溪河畔,九家米行,几家油铺,广通桥上刻有铭文“广阔天地商聚古镇,通达五湖财源茂盛”。豪气冲天的浩叹,透着几许自信,想必就是以前老街风华岁月的佐证吧?如今老街的商埠地位亦如河水般流去。当年河面上百舸争流,码头上背夫忙碌的身影和宏亮的吆喝声……折在历史的扉页里,存在斑驳老人的记忆和游子的遥想里。只剩下悠悠河水轻拍着码头的层层石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杨巷老街

杨巷老街

杨巷老街

老街的幽静安详,也像桃花的缄默不语,让人感念与遥想。正如沈从文写凤凰村“那片斑驳老旧的版图,一直在我内心深处熠熠光”。焦灼的困惑便被那个叫钱松喦的画家捕捉到,丹青妙笔下的《家乡小景仿石涛》成为绝美的吟唱。黑瓦白墙,杨柳如烟,光影交替,虚实衍生。分叉着距离,又拉拢着岁月!让我们的表白黯然失色了,那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只有,记住它的名字,倘恍在江南画里的名字—杨巷,老街。(宜兴旅游园林局 秦建妹)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