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万石镇南漕老街,与常州武进漕桥一河之隔,河上有座漕桥,桥南部分为南漕老街。
初夏的南漕老街,一大片一大片的阳光把锯状的屋檐影子投射到另一面斑驳的墙面上,翠嫩嫩的梧桐叶像伞一样遮盖着树底下的一张小木桌,三、五位老人静静地围坐,两位斗得正酣的棋手,额头上的汗珠细密密着。凳子旁有两三片红黄落叶,随风舞蹈。我不敢打扰他们的棋兴,踮着脚轻轻地掠过他们的棋摊。
早已被磨平了棱角的街石,在温热的阳光照耀下,闪闪烁烁着,微黄微黄的光亮,像一张古老的泛黄照片。黑瓦白墙的老房子,破旧的木门,满是了老旧岁月的印迹,被风霜腐蚀的门把手上,还残留着祖祖辈辈掌心里的温暖。
走不远就是“年加桥”,一位家住年加桥附近的汉子说,小时候他经常到桥那头的商店里帮父亲打酒,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他眼里的商店如今已经被废弃了,裸露在外的大木柱子和房梁上,飞停着几只麻雀。
过了年加桥往里拐,是“三角街”。街上一沿老式店铺,都是木头窗门,颜色深得有些微微发黑,带着一股淡淡的,犹如老人身上散发的那种腐木味。抬头看,微微翘起的屋檐角上精心雕刻的花纹,映衬着蓝天,有种古朴的感觉在蔓延。透过“进口原装彩色胶卷23元”的老旧玻璃往里看,一辆“凤凰”自行车占据了店堂,除了蜘蛛网,其余没什么了。
再拐个弯,又是沿街店铺,还真是三角形的街道,我逛过许多老街,这样的格局还是第一次见到。正独自叨叨着,随着“吱呀”一声,一位老婆婆探出头来,和我打招呼,指着我手中的相机,笑问客从何处来,三言两语后,99岁的她,指着街墙下的两道石灰白线说,“福气”好,子孙多,丧事费用要好几万。
我站在“漕桥”桥面上,桥两边护栏是“苏州式”的专砌,古韵悠然,桥柱上雕刻着:“宪奉 禁止烧锅赌摊”,看来过去这座桥上,有人聚赌。放眼望去,阳光照在清凌凌的河面上,微风吹拂,潋滟生波,爱生活的老街居民在河的两岸种着花花草草,把老街打扮得像年轻姑娘,光阴阡陌中,她正临着河面镜子左顾右盼,妖娆多姿。【作者:赵文华 出处:《老家宜兴》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