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形故事|板桥提梁,紫砂泰斗专为电影设计

缘起

1979年,章以谦导演来紫砂工艺厂拍科教片《紫砂陶》(原名紫砂春华),顾景舟为艺术顾问和指导。

葛陶中 顾景舟 谭泉海 板桥提梁壶
▲葛陶中 顾景舟 谭泉海 板桥提梁壶

顾景舟设计手稿
▲顾景舟设计手稿

“腹大嘴尖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郑板桥的这首茶壶诗,在影片里要讲到。

为配合影片拍摄,在章以谦的建议下,顾景舟亲自设计了板桥提梁壶,由徒弟葛陶中制作、谭泉海仿“板桥体”书刻铭文。

郑板桥 竹石兰蕙图
▲郑板桥 竹石兰蕙图

铭文的内容,就是郑板桥的茶壶诗,另一面刻绘板桥风格的竹枝。此提梁壶有三孔桥钮和麻花钮两种形式。

但板桥提梁壶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994年的一天,顾景舟从工作室的柜子中取出了,当年葛陶中所制板桥提梁壶的壶坯。

顾景舟书刻之作
▲顾景舟书刻之作(拓片)

当年壶坯做了三把,顾景舟留下一把,而这把竟然一放就是15年。

壶叟篆
▲铭文: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壶叟篆

壶叟篆
▲铭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甲戌仲春,老萍并笔。

壶叟篆▲铭文:此壶为十五年前设计,以作紫砂春华电影片头之用,授给陶中制作者,泥坯藏至今日始书刻之,诚可留纪念也。景舟八十岁书。

顾景舟亲自书刻此壶,在壶身两面与壶底分别书刻铭文,铭文字体有篆书,也有行书。并将其送给葛陶中作纪念。(紫砂壶文化)

宜人出品紫砂,深耕紫砂领域二十载,矢志不渝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旨在将这份源自东方的艺术瑰宝推向全球舞台,让世界各地的壶友都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