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代民族英雄、杰出将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务农,家贫力学,事母至孝,尤爱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有深韬大略,曾拜周侗为师。当过国难深重,岳母姚氏深明大义,教子“精忠报国”。宋宣宗四年(1124年),岳飞应募从军,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四年后又应募抗金,任秉义郎,后历官开封统制、清运军节度使等职。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兀术渡江南进,岳飞移军广德、宜兴。凡是岳家军驻地,秋毫无犯,百姓安居乐业。
岳家军为了抗击金兵,在宜城一带发动军民一起运石搬土,星夜赶筑南门外到分路口有一里多长的长堤,以通骑道,后人称为“岳堤”,堤头还建有茶亭,称为“岳亭”。岳家军列阵于宜兴氿南、太湖沿岸和张渚山区一带,现时还有纪念岳家军命名的地名和遗迹20多处,遍及周铁、芳桥、洋溪、扶风、宜城、新街、川埠、洑东、太华、湖㳇、张渚、善卷、元上等地。据传,曾亲自率军在铜官山下南岳寺一带和金兵大站一百余回合,王贵刀斩金军先锋哈里金,后人为了纪念岳飞抗金,便将这地命名为“百合场”(今属新街乡境)。
岳飞在江南一带抗金兵时,宜兴有“溃军为盗”的郭吉匪部。掳掠了大量财物潜逃在太湖之中,岳飞便派王贵、傅庆带2000人马进入太湖将之围剿殆尽。还有张威武一支盗匪,扰民尤甚,岳飞亲自率军,单骑深入敌营,斩杀了张威武,收编了残部,从此匪盗尽灭,宜兴地方遂告太平。宜兴人民敬畏岳飞抗金报国及为宜兴除暴安良,便在宜兴东庙巷内周孝侯祠旁建造岳飞生祠,正厅设有岳飞石像,岁时祭祀。
1130年3月,岳飞回到张渚,住在张家祠大院内,把马系在院中银杏树上,后人在此立了一块石碑,上书“曾记鄂王来系马”。岳飞与张渚镇上的名士张完(字大年,人称安国公)相友好,共论站术,周游名胜,举杯对饮,酬答诗词。岳飞《赠张完》诗云:“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张完步韵酬答:“相别相逢不记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邪妄,莫认无疑是昔人。”这两首赠答诗,后人把它镌刻成诗碑,安置在张公祠内。当岳飞提军驻在湖㳇金沙寺时,亦尝挥毫题书于壁:“予驻大兵荆溪,沿干王事,陪僧察,谒金仙,徘徊少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进,异日复三关,迎二圣,使我宋兴,得勒金石,重过于此,岂不快哉!建炎四年(1130)四月十二日,河塑岳飞题。”岳飞在苏皖边境连打了几个胜仗,后还师宜兴,休养兵卒,仍驻于张渚张家祠大院内,一时豪心勃发,撰写了《五岳祠盟记》。
1142年1月27日,岳飞与长子岳云受到秦桧的诬陷,就义于杭州的风波亭。其子岳霖娶妻成家于宜兴太湖边的唐门村,生养了琮、琛、珂、璞(珪)安娘5人,并在唐门村建了岳飞的衣冠冢和显祖庵。岳霖卒后亦葬于岳飞的衣冠墓旁。从此,岳霖子孙定居宜兴,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