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我们如果想要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网上搜索一番。但往往有时候反而会误导我们。
比如,某位壶友想了解天青泥的紫砂壶,去百度了一下,出来的却是下面这些图片。
资深壶友肯定一看就知道这些不是天青泥,而是用色料调配的壶。但每个资深壶友都是从小白走过来的,刚入门的壶友不甚了解紫砂的命名规律与门道,往往就信以为真了。
什么才是真的天青泥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清光绪八年《宜兴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天青泥原矿
古籍记载中的天青泥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的蠡墅,此处本有开采紫砂宕口,后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水潭,如今也称之为大水潭矿区。
▲天青泥烧成范围及颜色
天青泥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
前人因这种原矿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并不是以烧成颜色命名。
▲杨凤年 梅段壶
现存传世作品,明确注明是天青泥的有,清中期杨凤年的风卷葵壶与梅段壶,另外杨凤年的竹节壶,对其颜色的描述,是与上两把完全相同的“暗红泛青紫”,也是天青泥。
由于天青泥贴层是梨皮泥,烧成后呈梨冻色,与《阳羡茗壶系》中记载“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吻合。
▲杨凤年 梅段壶
天青泥一般烧成温度在1160~1210℃左右。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因为古代采用龙窑柴烧,温度把控的局限性导致紫砂壶色泽烧成较单一。今天的先进控温窑则为探索紫砂壶烧制成色提供了更多可能。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融古壶
经过探索,一些优质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天青泥的烧成温度同样也极为宽泛。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秋韵壶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时,成青灰色泛黯紫光,有幽深寂静的古朴之感,极为漂亮。(紫砂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