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为何制作鹧鸪提梁壶?

如果时光倒朔整整三十四年,在上海徐家汇老淮海中学植物园内,大概可以看到一位年近七旬的骨瘦老翁,于简陋的水泥条案上捶打着手中一方紫砂泥丸。

日升、日落,案边满是尘灰的日光灯泡发出橘黄的光晕,映着老人的老花眼镜仿佛蒙上了一层雾气。四周俱静,学生和老师们都已散去,案后,独留一个长长的背影。

这个人便是顾景舟,作而传世的鹧鸪提梁壶,也是在那件小小的陋室中完成的。


▲顾景舟先生

江晚正愁余

1983年,顾景舟带着他的老伴徐义宝来到上海求医,此时的顾,虽盛名已著,但经济仍很拮据,下榻在淮海中学的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那里。

在上海陪老伴看病时,顾景舟已是68岁(虚岁69),已到了人生的暮年之秋,而妻子却还只有57岁。鼻咽癌这种病的最后结果是不难想见的,对于一个感情世界丰富复杂的艺人来说,诸多感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排遣内心的烦闷,他让自己的弟子周桂珍,从宜兴带来紫砂泥和工具,在寻医问药的余暇做壶解愁。


▲鹧鸪提梁

在上海这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还有这份沉重得悲凉的心境,和对亲人入骨伤怀中,顾景舟开始了创作。

顾老住在上海淮海中学期间,一共做了五把壶,三把小供春,另外两把便是「鹧鸪提梁壶」

除一把交于厂里,其余都分赠助其看病的友人。


▲壶底顾老亲刻

有一把于壶底刻下了「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有九」,也记下了他的感伤与无奈。

山深闻鹧鸪

鹧鸪提梁壶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利。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充分掌握雕塑与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


▲虚实有力,形身兼备

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飞扬的劲势,流则浑厚有力。

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变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衬实,塑造耐人寻味的效果。

壶身成短圆筒状,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梁浑成一体。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鹧鸪在历代诗人的情怀中总是凝结着悠长的无奈与忧伤,因鹧鸪的叫声人们听来就像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忆悼哀思时选用鹧鸪做词牌。

顾老预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险,越过这个鬼门关几乎无望,仿佛听到了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不绝于耳,以求妻子康健。


▲鹧鸪提梁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选用这个器型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从而在这只

外型仿鹧鸪鸟的壶身上寄托自己凄血哀号,其贴切和深沉的文化用意绝非一般人可为。

抽象的形式,勉力支撑的孤独架构,无奈的调性,由于有了完美的工艺,才更加呼之欲出,正是有了悲而不伤的优雅气质,才使得这把壶成为大师级的天问式作品。

直耀百年

1984年7月18日,经多方医治却最终无力回天,徐义宝在丁山联合医院去世,享年58岁。

次年十二月,顾一生最得意的门生高海庚骤逝。


▲晚年顾老

月有阴晴古难全,古稀之年的顾老也会感叹命运多舛吧,而今虽斯人已逝,我们感怀顾老,他留传的作品依然散发着光辉,直耀下个百年。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紫砂壶收藏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