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蟹觅踪

南京博物院藏裴石民制紫砂荷叶螃蟹


裴石民制作的紫砂文玩


裴石民指导青工制作紫砂蟹

裴石民(1892—1977),宜兴紫砂七艺人之一,代表作很多, 紫砂螃蟹即是其一,它鲜活生动,在上世纪50年代远销国内外。同时,裴石民还有不少作品被国内知名博物馆收藏。他和那些优秀的紫砂老艺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而且悉心培养了大批紫砂艺人,值得我们纪念与传扬。

名作何在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一首《咏螃蟹呈浙西从事》,系咏蟹名作: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此诗幽默传神,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而荷叶螃蟹,简称“荷蟹”,发音接近“和谐”,因此具有吉祥如意祝福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紫砂螃蟹,是我祖父裴石民的名作。上世纪50年代,此作品曾名噪一时,远销海内外。

1957年7月22日,上海《新民报晚刊》(现名《新民晚报》)发表了一篇《紫砂螯蟹栩栩如生 将有一批运往南洋》的报道:“宜兴县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工场的著名制坯艺人裴石民赶制的一批高级工艺品——二十只螯蟹,不久将运往南洋群岛一带,给国际友人欣赏。”“裴石民制的螯蟹形象逼真,将它放入绿色的大陶盘中,真是惹人喜爱。”宜兴乡贤、美术家潘勤孟先生看到这则新闻后,于同年8月5日在《新民报晚刊》上发表了《可以乱真的陶器艺术》一文,介绍了祖父的仿真紫砂技艺,进而介绍了紫砂蔬果虫鱼的特点。宜兴市档案馆(现为宜兴市档案史志馆)保存的档案材料《宜兴紫砂陶器制坯名艺人——裴石民老艺人的介绍》中,也写道:“ 裴石民今年已经66岁了,‘蟹’还是三十年前的创作,如今显得更加出色,将它放在绿色的大陶盘里,八只边脚放开,大钳高举,很像在竹篓里吐着泡沫的活蟹,惹人喜爱,实可乱真。前年捷克贵宾来厂参观时,曾把这紫砂泥做的蟹当做‘活蟹’。”

现存两张祖父制作紫砂蟹的照片,一张是他自己在制作紫砂蟹,另一张是他在辅导两位青年女工制作紫砂蟹,都是时任《丁蜀镇报》摄影师的陈鉴明专门到紫砂厂工场拍摄的。

当时镇上即使不是从事紫砂行业的人,也对祖父制作的紫砂螃蟹印象深刻。记得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与一位高中时的学长偶遇,他居然也说:“你公公做的蟹和活的一样。”

祖父对他自己制作的紫砂螃蟹也情有独钟。记得1965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他带着我到丁蜀镇街上的一个画室,请一位青年画师帮他把一张照片画像放大,画成后还配上一个镜框,上面写着“石蟹似写真”五个字,他把这幅画像挂在了卧室写字台的上方。在这幅画像中,祖父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紫砂螃蟹,泥凳上放着一个荷叶盘,盘中放着另一只夹着田螺的紫砂螃蟹。

如此名作,后来却难寻踪迹,不仅看不到一件实物,而且在近年出版的大量紫砂书籍和展览拍卖图录中,连照片都看不到一张,仿佛完全消失了。2007年,为了编写祖父的紫砂作品集,我曾在海内外多方托人寻找祖父的紫砂螃蟹实物或照片,却没有一点下落。当时,我总觉得那紫砂螃蟹实物或照片应该还有存世,但不知在何处。

传艺佳话

在那个火热的年代,紫砂厂曾经安排了不少青年艺徒跟我祖父学习制作紫砂螃蟹,那些青年艺徒现在都已是紫砂界的杰出人才,对于这段经历都有着生动的回忆(均见裴峻峰《石民冶陶——裴石民紫砂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老师说:“我在裴先生身边学习的第一件紫砂作品就是‘蟹盘’,在先生手把手教导下,当我们掌握了技巧,做出栩栩如生的螃蟹并且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时,平时严肃的先生露出了慈祥、赞许的笑容。”

束凤英老师在文章中回忆道——当时,和我一起到裴先生身边学艺的还有曹婉芬。裴先生给我们几样制作花货的工具,叫我们照着样子把工具配好。学做壶,要先得有工具啊!当我把做好的工具交付他验收时,他对我说:“先凑合着用吧,做花器的工具很多,以后自己再慢慢添置吧!”

束凤英文章中还写道:“当时紫砂厂正好接到了制作一批蟹盘的业务,我就顺理成章地跟裴先生先学制蟹盘。裴先生要求我多多观察蟹的生活习性,只有充分了解蟹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把蟹盘做得生动逼真。裴先生平时说话很和气,就是哪里做得不对了,他也就是轻轻摇下头,从不责骂,而且亲手示范,在他的细心传教下,在短时间里基本上就能独立操作了。”

谈碧云老师在她的回忆录《裴石民先生教我做蟹盘》一文中描述道:“我于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与龚亚琴等一起随裴石民先生学习紫砂技艺,时年18岁。当时裴先生教我们做蟹盘、荷叶壶、竹段壶、竹趣壶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跟着裴先生学做蟹盘。他教我们做的时候讲:螃蟹大脚上的蟹毛要撕得清爽,黑滋滋的,蟹壳上的尖刺要做得有力度。蟹脚和蟹毛的泥色要理得清,白的蟹爪、黑的蟹毛,要黑白分明。蟹盘粉的墨绿泥要挼清,不要把墨绿泥下的泥色露出来,筋囊要理清。有一次我做的蟹与盘子有孔隙,裴先生跟我讲,蟹和盘子不能脱空,要不然做的蟹就是死蟹了,不是活蟹,活蟹的每个蟹爪都是有劲道的,紧紧地抓住田螺的。”

何挺初老师也曾在宜兴电视台(现属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大师说器”节目中,介绍过当年祖父是如何指导他们制作紫砂螃蟹的。

我也曾经在祖父的小抽屉里看到过1958年紫砂厂的“师徒协议”,协议中指明祖父要在一年内教会两位徒弟学会制作紫砂螃蟹。

由此可见,在1958年前后,由于紫砂螃蟹受到海内外爱好者的欢迎,销售行情很好,所以紫砂厂不仅请祖父制作,而且组织了多名青年艺工学做,所以轰动一时。当年此作品如此之多,为什么现在却一只不见?是否已经失传?我一度深深失望。

现身名苑

当我一直对找寻不到祖父的紫砂螃蟹作品深深失望之时,机会终于到来了。2021年,我在参与撰写一本七大紫砂艺人传记的过程中,有幸看到一份南京博物院藏紫砂七大艺人作品目录。我在目录中看到南京博物院收藏有祖父的紫砂作品8件套,其中他的“绿砂荷叶螃蟹”赫然在目,而且注明来源“宜兴蜀山紫砂工艺厂”。我感觉眼睛一亮,不由得喜出望外。原来,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的重点博物院,收藏珍贵文物众多,这些紫砂作品大都藏于库房,极少出展,所以一般人难得一见。在业内专家、南京博物院的新老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办理一系列的规定手续后,我终于见到了珍藏在南京博物院、朝思暮想的祖父的紫砂荷叶螃蟹的照片,这件紫砂荷叶螃蟹也许是祖父同类作品中硕果仅存的一件了,所以尤为珍贵。

祖父制作的这只紫砂螃蟹栩栩如生,两只大钳抱着一只田螺,“钳口”上下还各有一排小齿,大钳上有着黝黑湿漉漉的毛,两只漆黑透亮的小眼睛滴溜溜地注视着前方,全身青绿,背上有一个坚硬的壳,犹如一个身披铠甲的武士,八条腿均匀分布在身体两侧,每只小腿分四折,最后一折像利剑一般有力地扎在荷叶上。它充满力度和动感,仿佛马上就要快速地爬走。绿色的荷叶则仿佛随风飘动,充满田园气息。一动一静,在这里得到和谐的统一。正如文史学家郑逸梅先生曾说:“(裴石民)所制瓶、壶、盆、碗及小动物,无不古朴入微。尤以所制螃蟹,两螯八足,团尖俱备,像真性很强,几疑从阳澄湖捕来,可以对菊饮啖的。”(郑逸梅《珍闻与雅玩》,北京出版社,1998)。

这只螃蟹与另一张民国时期老照片上展示的祖父过去做的螃蟹有明显不同,在那张照片上,一只大螃蟹夹着一块石头,眼睛等细部十分逼真,两只大钳一上一下,小腿的关节充满力感。

紫砂螃蟹的制作难度很大,极具挑战性。因为螃蟹大家常见,要鲜活逼真、富有动感,需要制作者细致的观察概括能力和极高的制作能力。

我把在南京博物院发现的祖父所制作紫砂螃蟹的照片给同事、青年教师李博士看,“和活的一样!”他看后脱口而出。这马上使我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时,一位捷克贵宾在紫砂厂陈列室看到祖父制作的紫砂螃蟹,脱口而出的也是同样的话,而曾和我聊天的学长也是这样的评价。时隔60多年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观者居然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这不能不使我感到,好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跨越国度和时代的,是永恒的。

呼之欲出

祖父从小学的是制作紫砂茶壶,他学做的第一把壶是姐姐、姐夫教他的桃莲壶。他没有进过美术学校,我也未听说有人教他做过雕塑作品,他的紫砂动物、果品、博古、文玩技艺是自学而成的。

潘勤孟先生是书法家、金石家潘稚亮先生的长子,他对于家乡宜兴的紫砂工艺和艺人非常熟悉,且有相当的研究。他在《可以乱真的陶器艺术》中写道:“(裴石民)做紫砂蔬果虫鱼是‘出其余绪而为之’。然而在党的领导和有关领导积极支持鼓励之下,他的蔬果虫鱼作品不但大大获得了提高,而且一再出国展览,赢得了很高的国际荣誉。‘陶制蔬果虫鱼’这一工艺纯粹是手工,用实物做蓝本,无不乱真。上海市博物馆陶瓷部有一口橱陈列着一盘乌菱、荸荠、落花生,如果不看说明,谁也想不出这是陶器。按说陶土只有紫砂、硃红、白泥等寥寥几样色泽,何以在神似以外,连色彩也与真物一般无二?关于这点,陶工是花了很多的钻研才会得出预期的效果,譬如紫砂与硃红三七对搭,便成栗壳色;紫泥掺入少量铁砂,便成蟹壳青;仿制乌龟最难,颈项是暗绿色,背壳是褐色带黄色条纹,稍一配置不当,逼真的程度就大打折扣了。”

历史上既能制壶又能制作紫砂果品文玩的艺人有陈仲美、徐友泉、陈鸣远等,其中清代的陈鸣远最为著名,他作品众多,巧夺天工。而我祖父现最早见有这类作品的是“德铭”的云龙笔筒和方竹帽筒,这个名字是祖父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去上海前所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他到上海后,在他制作的各种紫砂器物中,已见螃蟹、老虎、骆驼、蛤蟆、乌龟、田螺、春蚕及各种果品。

追根溯源,祖父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动植物,早年,他在洋岸圩(现属丁蜀镇)乡村学艺,对这些江南风物了然于胸,通过在利用陶器公司制作国际博览会展品,得到了技艺上的锤炼,在上海12年间与众多艺术家、收藏家交往,眼界大开,这样长久积累,胸有成竹,所以能够把紫砂土塑造成雅而不俗、蓬勃生动的艺术作品,“每成一套,见者无不惊叹以为神(储南强《宜兴艺术家裴石民制像真果品传略》)”,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独具个人风格,被人誉为“陈鸣远第二”。

我在内心深深感谢南京博物院珍藏了祖父的这一代表作——绿砂荷叶螃蟹(紫砂螃蟹)。我想,祖父若泉下有知,也会为此感到欣慰,他创作的这件作品得到了精心保存并能流传于世。(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裴峻峰)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