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人爱毛笋的传统,从古代就有了,被誉为“山珍”,又和宜兴另外两样当地的特产:大栗(板栗),鲜蕈(燕来蕈或雁来蕈),都称之为宜兴三珍。大家可别小看了宜兴的毛笋,毛笋可是最有文艺范的食材了,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雅士为其留下了珍贵的诗文记录。当然啦最有名的,或许要数宜兴人民的老朋友,大宋朝旅游界,吃货界德艺双馨的苏东坡大文豪的那首:“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笋。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宜兴是江苏省内最大的毛竹基地,而且是华东第一竹林,来到宜南的山区后,可以看到苍翠茂密的毛竹漫山遍野,群山相连,竹林紧挨,无边无际的铺满山林。随着山势的连绵起伏,恰如碧波万顷的绿色海洋,所以宜兴也享有竹的海洋之美誉。
大家一说到竹和笋,不得不提宜兴一个特色的乡镇,那就是宜兴湖㳇镇,请注意这个“父”应该是三点水加一个“父”字,只是在输入法里打不此字,就用“父”代替一下,诺,用部首和父字拼起来应该是这个字“氵父“。很早以前湖㳇就是出名的山货集散地,很多客商云集,山货市场特别繁荣。所以湖㳇一直以来都有:银湖㳇”的荣誉称号。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一场又一场春雨悄然的滋润着宜南山区的时候,竹和笋变成了宜兴老百姓的头条内容。当地的山民,在清晨天色未亮就已动身上山采笋。经验老到的山民,他们凭着观察地面的隆起以及裂缝的情况,轻松就能找到那些尚未完全冒出土壤的新鲜竹笋。旁敲侧击锄几下,拍掉泥土,一颗颗尖细的笋子就落入篮中。湖父的毛笋比江西,福建的更加鲜嫩可口。按照竹子生长土壤的不同分为黄芽头笋和乌壳笋。宜兴人大都爱吃黄芽头笋,特别鲜嫩。山民们把毛笋装在篮子里或肩担或驮篮运到湖父现卖,称呼为“发笋”。逢竹笋大市。每天早市时间整个湖父是沸腾的,到处都是挑笋,驮运的长长的队伍。笋行朝奉当面唱价过称,下船付账,装满一船,便就扬帆起航,运往宜兴城,甚至苏锡常地区销售。
宜兴老话“立夏三朝,毛笋攀梢”,湖父笋市清明前后开始,进入春笋销售旺季,直到谷雨左右,同时也是山区毛笋大量上市之际,这时为了养护竹林,需要慢慢去除“退笋”。这里为你科普一下:所谓退笋,指不能生长成竹的出土或没出土的笋。和成竹的笋同时陆陆续续出土出来,待其长到一定高度后停止成长而逐渐死去的笋,我们称为出土退笋。每年立夏过后三天,山上的竹笋就可以乱挖了。这时湖父笋市就进入逐渐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