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我是宜兴的女儿”——廖静文

【引 言】

她是一位湘妹子,但她与宜兴结下了大半辈子的不解情缘。对她来说,宜兴,有可亲可敬的故人;宜兴,有亲切万分的乡音……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她对生长在宜兴这片土地上的悲鸿爱得彻底。她本是宜兴的媳妇,但在漫漫人生路上踯躅之后,她对宜兴这片土地的感情愈发醇厚,在这片魂牵梦萦的故土上,她仿佛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慰藉。于是,她不再满足于“宜兴的媳妇”这个称呼,她希望能和这片土地更紧密一些,在她的心里,她的根也和悲鸿一样在宜兴,她曾不止一次地深情地说:我是宜兴的女儿。

“这一路都是哭着回来的”

对于廖静文来说,她最美好的回忆便是与徐悲鸿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的那段岁月。为了把悲鸿的精神和思想传播开去,她努力让自己的爱变得宽广,她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徐悲鸿的艺术生命。与此同时,与徐悲鸿有关的一切都是令廖静文向往的,养育悲鸿的那方水土更是让她魂牵梦萦。

徐悲鸿生前曾多次跟廖静文说起故乡的人和事,给她描绘宜兴城的东氿和西氿,屺亭老家门前的那条河。廖静文发现,每次说到家乡时,徐悲鸿的眼睛里都闪烁着不一样的光彩。“我一定要带你回去看看!”他每次都这样许诺妻子。但遗憾的是,直到徐悲鸿离开的那一天,廖静文都没有机会牵着丈夫的手到他的家乡走走看看。

1956年,在徐悲鸿去世后的第三个冬天,廖静文孤身一人从北京坐火车到无锡,再乘汽车到宜兴,寻找悲鸿儿时的足迹。她说:“这一路都是哭着回来的。”

初到宜兴,廖静文觉得既陌生又亲切。这是生养徐悲鸿的地方,在这里,有徐悲鸿走过的乡间小道,有徐悲鸿儿时的伙伴,有徐悲鸿心心念念思量着的山山水水。第一次以“宜兴媳妇”的身份踏上宜兴这方土地。那天,寒风瑟瑟,雪花漫天飞舞,阴沉的天气让廖静文对徐悲鸿的思想愈发浓烈。

终于来到徐悲鸿位于屺亭的老家,廖静文见到了丈夫淳朴的乡亲和儿时伙伴们,也见到了徐悲鸿的舅父舅母、表兄表嫂等。他们热情地接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宜兴媳妇,并且拉着廖静文的手讲述着徐悲鸿儿时的往事,更有人慷慨地将他们收藏了数十年、与悲鸿有关的纪念品或悲鸿的手迹送给了她。

这是廖静文第一次到宜兴,宜兴的江南风光和宜兴人的淳朴善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之后,廖静文就与宜兴结下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

跨越生死超越时间的爱

1988年,宜兴徐悲鸿纪念馆正式开馆,廖静文应邀再次踏上了宜兴这片土地,为纪念馆剪彩。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宜兴有和徐悲鸿有关的活动,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廖静文便会千里迢迢地赶赴宜兴,将悲鸿精神在故乡发扬光大。

2005年,8集电视纪录片《徐悲鸿》开拍,宜兴少年宗康有被摄制组选为少年徐悲鸿的扮演者。同年,宜兴举办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宗康有的母亲沈勤特地带着他,拜访了来宜参加活动的廖静文。廖静文非常高兴,仔细端详着小演员,连声说他和徐悲鸿长得像,同时还勉励他好好学画,她期待着书画之乡宜兴能走出更多的书画家。

2008年,到北京办事的沈勤再次拜访廖静文。那是一次极为难忘的会面。沈勤一边细细地诉说,一边辅以纸笔,告诉廖静文宜兴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徐悲鸿故居修缮改造情况。廖静文听了激动不已,说到时候只要身体允许,一定要回去看看。半个多小时的交谈结束后,廖静文竟然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走出办公室的大门,一直把沈勤送到外面的楼梯口。事后,廖静文的秘书告诉沈勤,老人极少走出办公室送客,更不会长时间站着挥手送别,而如果是徐悲鸿老家宜兴来的客人,老人往往会特别激动。像沈勤这样,感动于廖静文热情的宜兴人,还有很多很多。

2010年11月8日,徐悲鸿故居保护修缮工程竣工仪式暨悲鸿书画作品展开幕典礼在屺亭街道举行。廖静文携一双儿女出席了仪式。站在这片故土上,廖静文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我记得在悲鸿去世不久,到宜兴来的时候,宜兴还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没有马路,也没有楼房。现在已经50多年过去了,宜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到的宜兴有那么高的楼,那么宽的马路,宜兴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很感谢宜兴人民,把宜兴建设得这么好……现在,我也已经老了,看到悲鸿的家乡发展得这么快,如果悲鸿活着,他会非常非常高兴……悲鸿生在宜兴、长在宜兴,宜兴的山灵水秀、宜兴的文化赋予了悲鸿,所以悲鸿很爱他的家乡,我们也为悲鸿有这样的家乡感到荣耀。”这是88岁的廖静文站在台上的深情述说,泪水不断地从她的脸颊上流下来。这泪水中饱含的是对徐悲鸿的思念。

是的,因为爱悲鸿,而热爱悲鸿的事业、悲鸿的理想、悲鸿的家乡,如此爱屋及乌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生死、超越时间的深沉的爱。

“灯昏已入夜 无计息相思”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那首当年徐悲鸿送给她的诗,或许最能表达廖静文的心情。虽然已经相隔半个多世纪,但与悲鸿相识、相知、相爱的每个瞬间,在廖静文的心中从未淡去。点点滴滴,铭记于心。

1942年冬天,作为宣传抗日的文工团成员,廖静文来到了桂林。但这位年轻的湖南姑娘没有想到,这个地方遇到的一个人会改变她一生的轨迹。

在桂林,廖静文从报纸上看到重庆的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这对一心想去重庆读大学的廖静文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考试时,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谈个人在过去和今后的追求。这位长者就是徐悲鸿,这也是廖静文第一次见到他。

录取后,廖静文就随着徐悲鸿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去了,因而有机会去看徐悲鸿画画,并且经常默默地为他磨墨。工作了一年多,她才知道徐悲鸿已经过了八年无家可归的日子。那段时期,每次廖静文生病,徐悲鸿都主动关心照顾,这让十九岁的姑娘感受到了一种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但当廖静文收到金陵女大的录取通知书时,徐悲鸿帮她拎着箱子,背着包裹,一路走一路谈话,把她送到了学校。

到了金陵女大后,廖静文时常想念着徐悲鸿。当她再次返回重庆后,看到了徐悲鸿写的一首诗——“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这是徐悲鸿在廖静文上金陵女大时写的,看到这首诗,廖静文辗转难眠,她决定要陪伴他,给他一个温暖的家,让他能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

但是,与一个年长自己28岁的人结婚,在那个时代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廖静文的父亲和姐姐在给她的信中表示强烈反对。但是,廖静文独自一人从重庆赶到贵阳,说服了正在师范学院读书的姐姐,并由姐姐做说客,得到了父亲的同意。

1946年1月,徐悲鸿与廖静文在重庆结婚。徐悲鸿早已是国内闻名的艺术家,但他个人生活始终是艰苦的,他在抗战期间多次举办筹赈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国家;他也曾一次次地耗尽积蓄收藏国宝级的书画。他对祖国对艺术无比慷慨,但是他自己甚至连生病时都无钱支付医药费。他们两人的婚礼也是简朴得有些寒酸。婚房里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连一床新被子都没有。婚后,他们吃饭也基本在食堂,吃的是配给的发了霉的平价米,喝水也只能喝泥塘里的水,连到嘉陵江去挑的水都买不起。

1946年8月,徐悲鸿带着廖静文北上,徐悲鸿担任了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在北平,徐悲鸿和廖静文有了自己的房子,并且有了儿子庆平和女儿芳芳。此时,幸福两个字已经渗透进了廖静文的日常生活中,直到徐悲鸿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1953年中秋,他在参加欢迎波兰代表团的宴会上猝然倒下,此后没几天,就溘然辞世了。在悲恸的人群中,廖静文无疑是最肝肠寸断的一个。那一年,她刚满30岁。

“我把整个生命放在了纪念馆”

失去生命中挚爱的人,是何等的痛彻心扉!经历了痛苦的涅槃之旅,廖静文灵魂中独立自主的一面被唤醒了,一个新的她破茧而出,一个全新的廖静文重新回来了。为了悲鸿,她有太多的事要做。

悲鸿在离开时是有很多遗憾的。对于这点,廖静文心里非常清楚。因此,在徐悲鸿去世后,她把徐悲鸿遗作1200多幅,徐悲鸿生前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一千余幅,以及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了国家。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而立之年、刚刚痛失爱人的女士来说,是何等的难得。周恩来总理决定,把这些东西都汇集起来,建造一个纪念馆。当时,新中国才建立不久,经济比较困难,廖静文又毅然把唯一的住宅也捐给国家,做了纪念馆。为此,周恩来总理亲笔写了“悲鸿故居”四个字。

再之后,廖静文就选择到北大读中国文学。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丈夫刚去世,小孩子还需要照顾,她怎能狠下心扔下孩子跑到学校住校读书去?其实,廖静文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是想为徐悲鸿写一本传记,把她所了解、所接触的徐悲鸿一一写出来,让世人也了解他读懂他。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这场“红色风暴”中,已经故去的徐悲鸿也未能幸免。徐悲鸿纪念馆受到冲击,廖静文也被归入“反动分子”。在这样的文革风暴中,廖静文的处境日益艰难,十多年收集的资料被毁,她已经着手开始写的徐悲鸿传记的初稿也被毁。

在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后,廖静文提笔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希望他能够挽救岌岌可危的徐悲鸿纪念馆。收到信件后,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将徐悲鸿纪念馆藏品火速送进故宫博物院严加看管,这才保住了那些珍贵的艺术品。

后来由于北京修建地铁,老纪念馆被拆除了。在那个特殊年代,廖静文为了重建纪念馆,整整奔波了十年,直到1983年,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新馆终于正式对外开放。她为了悲鸿,更是为了国家的文化事业,一手促成了一座书画艺术的殿堂的建成,而这座纪念馆无疑是在默默诉说:悲鸿精神将永远留存。廖静文说:“我把整个生命都放在了纪念馆”。

“我还能为宜兴做更多的事”

2011年,宜兴日报社《书画宜兴》电视专题片摄制组,专程赶到北京。作为徐悲鸿的夫人、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非常支持专题片的拍摄。在专题片里,她那凝重而舒缓的声音,令所有观众为之动容——“‘悲鸿精神’,主要表现在,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艺术……”她的话语,传达着她对悲鸿故里、书画之乡宜兴的深深期许。

是年11月20日,徐悲鸿先生衣冠冢落成仪式在宜兴龙墅公墓举行。廖静文与儿子徐庆平一道,亲手将珍藏了近60年的悲鸿生前穿的一件西装放进了衣冠冢,了却了自己让悲鸿魂归故里的心愿。站在宜兴的土地上,她深情地说:“我今年89岁,如果我能活100岁,还有10多年的时间,我要把悲鸿没有做完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我还能为宜兴做更多的事情!”

是的,她是我们宜兴的媳妇,也是宜兴的女儿,她的爱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来源:宜兴日报)

 

潜心研究悲鸿艺术。

深情凝望悲鸿塑像。

和宜兴的孩子们在一起。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