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斯诺克是项绅士的运动,但也是一项充满了刺激和神奇的竞技项目,手握球杆的竞争对手,就像一对站在悬崖边的斗士。一次精准的走位,一杆利落的得分,都足以在斗智斗勇的赛场,或是直接击垮对手,或是等待对手崩溃。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丁俊晖,性格内敛却又目光坚毅,他的一杆“出球”,放弃了学业,“赌”上了家庭;他的一杆“出球”,轰动了英伦,创造了传奇。他,是来自东方的“台球神童”。
丁俊晖在比赛中。
一个爱好,致使全家一贫如洗
1987年4月1日,本是春光明媚的日子,可谁也没想到,那天中午却下了一场好大的冰雹,丁俊晖就出生在这一天。
学前的那段时光,小晖和同龄孩子一样,过得无忧无虑,打弹子、玩红白游戏机占据了他一天中的好多时间。1994年,8岁的小晖跟着父母从高塍搬到了宜城,住在了离母校宜兴市城北小学仅五分钟路程的大同新村。
也许小晖注定是台球运动的“宠儿”,还在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就和台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晖回忆说:“一年级下半学期,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经过自家楼下的小卖部,第一次见到称之为台球桌的东西,十分好奇。但因为当时个子不高,眼睛也刚好只能看到球台,然后就随意做了一个手推球的动作,没想到球台上的一个球竟滚进了洞里。”兴趣就这样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放学后学打桌球成了小晖每天的一件大事。小晖的一举一动也被父亲丁文钧看在了眼里。
到了小学三年级,台球在小晖心中的分量超过了上学。就连他作业本上的学号一栏,小晖也总是填着147号,当时大部分老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对小晖而言,“147”,有着非凡的意义,那是台球比赛中单杆能打出的最高分。就在这一年,小晖的打球天赋显露无遗,父亲丁文钧为了给儿子营造最佳的练球环境,开起了“俊晖台球城”。
随着小晖的台球越打越好,丁文钧决定带着小晖去当时全国台球运动最发达的广东省“试试水”。为了凑齐“学费”,丁文钧以16万元的价格卖掉了宜兴的房子。
1998年10月,小晖和父亲来到了东莞。初到东莞,小晖和父亲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里,大门对着厕所,夏天连风扇都没有。次年,小晖的母亲也来到了东莞,可全家仅靠丁文钧在球房里给人家修修球杆皮头的每个月几百元钱维持基本家用。
贫苦的日子还在持续。一天中午,母亲给小晖削了个苹果,小晖一口咬开,发现里面全烂了。“妈妈真是的,老是买烂苹果给我吃。”小晖的抱怨,刺痛了母亲的神经,她背着人哭了起来。那一天,母亲把家里的情况如实告诉了小晖。从那一刻起,小晖暗暗地告诉自己,他需要尽快提高台球水平,赢得比赛,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
小晖比同龄的孩子更早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懂得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也懂得了身上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所幸,小晖一家在东莞的苦日子并不长,很快小晖凭借自己的球技,在东英台球俱乐部找到了“工作”。所谓工作,其实就是边练球边比赛,一个月的固定工资是3000元。经济来源有了着落,但小晖仍激励自己:“别人是吃饱了饭来打球,我是为了吃饱饭去打球。”
丁俊晖与母校师生交流。
一闯英伦,赢得世界满堂喝彩
当小晖渐渐适应东莞的生活节奏时,他或许早已明白,这里仅仅是斯诺克业余高手转入职业领域的一个“驿站”,有朝一日在台球运动的发源地英国“有所作为”,才是自己的目标。
从2000年起,小晖开始参加一些有奖金的比赛。2002年,他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那一年他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台球锦标赛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世界青年台球(斯诺克)锦标赛冠军、亚运会冠军。次年,小晖就以职业球员的身份开始了在英国训练比赛的留学生活。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是2003年1月31日,农历马年的最后一天,许多家庭那一天都会团聚在一起,我却要独自前往英国。”小晖说起出发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说,和家人依依惜别确实很伤感,但一想到到了英国,每天都能和高手过招,他就立刻兴奋起来。同时,他也告诫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那些英国人领教他的厉害。那一年小晖还未满16岁。
初到英国,小晖除了需要提高球技外,还要挑战枯燥的生活。兴奋期过后,慢慢平静下来的小晖开始审视陌生的环境。“失去了起先的兴奋劲,练球开始变得枯燥,生活也比以前乏味,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些方面都需要我去慢慢调整。”小晖说,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维林伯格练球练到晚上11点多,直至球房关门才回家。回到住所后,没有电脑,电视也只有5个台,几乎没其他事情可做。
赴英第一年,小晖参加了当年的顶级职业巡回赛,要想从128人的大军团里保级,必须跻身前96名。小晖说:“我当时没有退路。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回去太丢人。”结果,小晖顺利保级。2004-2005赛季,小晖旅英第二年。他习惯了拿上球杆,练球、回家、奔走于各个赛场。同时,他也开始崭露头角,在赛场上不断战胜众多高手,并适应了这样的英伦生活。
在该赛季倒数第二站——中国公开赛之前,小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资格赛,以没有奖金、没有积分的外卡身份参赛。不满18岁的丁俊晖已经开始学会了独自思考。他说:“在国外打了一年职业赛,心里特别想回国打一场比赛,持外卡参赛压力就不那么大。”
在2005年那个乍暖还寒的北京,小晖一路击败了马克·戴维斯、艾伯顿、宾汉姆、傅家俊、达赫迪和亨德利,在他过完18岁生日的第二天,他成为第一位将斯诺克排名赛冠军奖杯留在本土的中国球员。铺天盖地的报道瞬间占据各个网站、报纸的头条,小晖原本默默无闻的生活眨眼变了样,他成了公众人物,一个大明星,一个时代的榜样。但小晖在夺冠后,还是像以前那样回到英国过正常的生活。很快,小晖又在2005年年底的英锦赛上一鸣惊人,成为首位非英伦三岛的冠军,并被称为“台球神童”。
之后的几个赛季,小晖陷入低谷。“神童”的称谓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质疑的声音。面对外界,小晖很少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但是静下心来,却在内心深处不断地反思,寻求进步。
到了2009-2010赛季,球迷欣喜地发现,“台球神童”又回来了。那个赛季,小晖在英锦赛上二度加冕。赛场外的小晖也在寻找空间,体验更多的事物。比如,学英语。在2009年英锦赛夺冠后,小晖用流利的英文接受BBC主持人采访,让人眼前一亮。那样的小晖,处于另外一种全新的状态。
属于丁俊晖的时代终于来到了。2014年2月3日,小晖勇夺斯诺克德国大师赛冠军,加上此前在上海大师赛、印度公开赛和国际锦标赛中夺得背靠背的排名赛三连冠,实现单赛季勇夺四冠的神奇。此外,小晖的个人排名赛冠军数量也增加到10个,成为“80后”球员中,越过此门槛的第一人。
丁俊晖被聘为宜兴市台球协会顾问。
一生教诲,感恩父亲同沐风雨
小晖成功的背后,永远都留下了父亲丁文钧的身影。他动情地说:“曾经很多人为我现在的成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但给我帮助最大的那个人,就是陪伴我一路风雨走来的父亲。”
当初,正是丁文钧为小晖作出了改变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学业,专心打球。自从小晖开始正式练球后,丁文钧就和城北小学的老师商量,让儿子上午上学,下午去球馆练球。到了东莞后,丁文钧帮小晖联系了一所小学,小晖也顺利考上了莞城二中。可那时,小晖经常要外出比赛,请假在所难免。丁文钧又去学校交涉,希望小晖能半天上学,半天练球,但这次学校拒绝了。最终,丁文钧决定让小晖在初一退学。即使在现在看来,丁文钧当初的这个决定也颇为冒险。其实,小晖上学时各方面都很优秀,他得过一次“三好学生”。可从那以后,属于小晖的课程只剩下了唯一的科目,那个科目叫台球。
小晖回忆说,不管是最初的上半天课,还是后来直接退学,家里的亲戚都极为反对。外公、外婆、舅舅都觉得父亲的决定很荒唐,甚至都和父亲吵翻了脸。起初,就连母亲也是很反对,但小晖愿意接受父亲为他作出的这一决定。
南下东莞的时候,小晖根本不知道父亲已经把宜兴的房子卖掉了,他们一家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只是单纯地感觉到,父亲在为他规划了一条“走得通”的路,并且变得严苛了许多。
在东莞,丁文钧把小晖带到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台球俱乐部之一——东英台球俱乐部,每天训练时间长达7个小时。俱乐部的训练不但艰苦而且有点“野蛮”,但只要父亲往旁边一站,小晖想要偷懒的念头就立刻烟消云散了。还是孩子的小晖难免有情绪,他曾因厌倦练球而摔球杆,也曾有过放弃打球的念头。每当自己犯错的时候,父亲总会递来一张纸条,上面指出他错在哪里。不过,小晖从来没有给父亲回过纸条,都是直接去找他认错。平时父亲只允许他观看台球比赛的录像,小晖只能等父亲不在时偷看心爱的动画片。有一次,父亲突然回来,小晖没来得及把节目切过去。父亲一句话也没说,直接关了电视。到了晚上,字条如期而至:“动画片和台球,你选哪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这么言简意赅的字条,小晖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只好乖乖地认了错,从此专心练球了。
2005年,小晖第一次品尝到了排名赛冠军的滋味,他也感受到,父亲正在一天天老去。在小晖18岁生日那天,他打败了傅家俊,闯入中国公开赛四强。在生日庆祝会上,小晖第一次背起了父亲。那一刻,他意识到把自己领进台球大门的父亲,身形已远不如年轻的自己,是自己用成绩回报父亲的时候了。
丁俊晖为家乡球迷签名留念。
一段乡情,剪不断对家乡的牵挂
这些年来,小晖回宜兴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回来都和台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4年1月3日,小晖回到母校宜兴市城北小学,参加了丁俊晖台球学校的揭牌仪式,小晖也受聘为台球学校的技术总监。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母校,小晖并没有觉得陌生,而是倍感亲切和兴奋,他说:“回到家乡,回到母校,我觉得非常高兴,这里是我曾经学习成长的地方,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也希望家乡能有更多的孩子亲近台球,在台球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最近几年,在家乡举办的斯诺克比赛,小晖也总会安排在自己每个赛季的行程内。宜兴也一直是小晖的比赛福地,2007、2008和2010年在宜兴举行的中国斯诺克巡回赛上,他四度夺冠(其中2007年宜兴举办一站分站赛和一站总决赛),并在2012年世巡赛宜兴站比赛中获得亚军。当然,家乡观众也带给他莫大的鼓励。小晖的名人效应,也带动着宜兴台球运动的发展。台球运动,俨然成为宜兴的又一张名片。市体育局局长李江说,小晖带来的台球热一直没有减弱,现在仅宜兴市区就有50多家球房。“2011年年底,当时宜兴正在举行中巡赛总决赛,小晖抽空回了趟母校,捐赠了八张小球台。当天,学校门口挤满了人。前来采访的上海记者告诉我,姚明和刘翔回母校时,也没有这么多人。”说到这,李江露出了骄傲的微笑。
一步步走来,一次次出杆,一次次夺冠,小晖不仅仅扛起了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大旗,也让全世界认识了这个来自东方的“台球神童”,但在小晖心里,最牵挂的始终是家乡宜兴,是母校一群热爱打台球的孩子们。
来源: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