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百年来,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怀着对中医的仰慕和济世救人的理想,循着不同的途径,借助不同的机缘,迈进中医之门。
说到江苏中医药学,那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清代史书有记载:“江南医学最盛。”明清以降,吴中医学、孟河学派执耳江苏杏林。新中国成立后,岐黄世家荟萃南京,开创江苏省中医院学术之先河,江苏省中医院为建国后最早建立的省级中医院之一。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颇有名望的中医医院工作,并且成为血液病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陈健一每一步的成功都是用汗水和心血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陈健一为人温文尔雅,在学术上执着精进。作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首届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院名医,他将推进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视为毕生之责任。
医缘 精勤不倦上下求索
学医、从医是陈健一用了近半生完成的人生课题。
陈健一1964年出生于丁蜀,爷爷和父亲都在陶瓷行业工作。他同时也出生于医学世家。陈健一外公原是一名秀才,后来自学成为中医内科医生,对医学有着极大的热忱,他家的书桌上总有翻破了页的《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籍。陈健一至今记得,深夜时分,外公仍坐在书桌前研究中医学。陈建一全家有六位亲人从事医学工作。受他们影响,陈健一从小爱看医书,“汤头歌”张口就来。陈健一姑父的兄长鲍正飞,曾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是南京市名中医,他对陈健一有极大的启蒙和激励作用。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家风如此。”陈健一回忆说,小时候生了病,吃几服中药,很快就好了。他家离中医诊所很近,他常常目睹患者解除病痛时的欢欣与丧失亲人时的痛苦,心中逐渐坚定了学医救人的远大志向。
但到了填写大学报考志愿时,陈健一犹豫起来。他的两个阿姨和舅舅都学西医,也劝他报考西医。在上世纪 80年代,社会整体的氛围对中医还没有后来这么重视,再加上中医确实比较难学,陈健一填写志愿的笔迟迟没有落下。父亲把陈健一拉到跟前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西医是外来的医学,中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人们都是用中医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振兴中医责无旁贷。”父亲很了解儿子,认为陈健一从小看医书,传统文学功底不错,学习古典医学著作都需要有扎实的古文功底,一定可以学得很好。中医这条路不好走,要一定沉得下心,吃得了苦,才能有所成就。1982年,陈健一从丁蜀高级中学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当时同校应届毕业生就他一人报考中医。医学被列入最难学的专业之一,陈健一回忆起大学时光时,觉得自己当时进入了一种痴迷状态。大学的前几年,他把几乎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对如何学好中医,陈健一是这样总结的:“首先是熟读经典,其次要名师指点,第三要勤奋好学,第四要理论结合实践,第五要虚心求教,最后则是潜心钻研。”
一直以来,陈健一都认为经典应该与现代相结合,“广口径,厚基础,了解透彻,才能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但基础一定要扎实,我就先从背中医经典原著开始。”一本本古文写就的医学典籍,只要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学习的难度。那时,陈健一把时间花到学习上,甚至第一个学期他都没有迈出学校大门一步。1987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时,很多金陵著名景点,他还没有去过一次。
歌德曾说:“很少见到有人专心致志地去完成一件美好而正当的事,我们通常见到的,不是畏首畏尾的学究,就是急于求成的莽汉。”医学是陈健一不断前进的动力,不论什么时候,他会一直将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他深感有责任弘扬中医事业,推进悠久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中华民族的祖先。
毕业之后,他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1995年,他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研究,曾两次进修于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后来,又在江苏省中医院第二批院内临证跟师学习班结业,目前为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高级研修班成员。在中医方面,他曾得到著名中医学家丁光迪教授的教导和真传,师从过江苏省中医院邹燕勤教授,临证跟师名中医陈德润主任医师,在中医治疗血液病、肿瘤、肾病等内科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成功治疗了大量病人。陈健一被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本校的研究生导师,承担多项的研究课题。其后,他又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证跟师,随诊学习两年多,有名师指点、点拨提高,陈健一在中医理论和临证诊疗水平有质的飞跃,目前仍在跟周老学习。
医道 中西汇参厚积薄发
毕业之后,陈健一进入江苏省中医院。陈健一告诉记者说:“坐门诊,可以零距离面对患者、了解患者,比起行政和研究工作,我更愿意深入患者中间,做好一线的临床的工作。”“厚积薄发、传承创新”是他那时的座右铭。至今,他还在一直坚持门诊临床诊疗工作。
白大褂、素色衬衫、运动鞋是陈健一一贯的标配,清爽自然、和蔼可亲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忙碌不停则是他的工作日常。他的行踪很好预判,因为他不是在门诊,就是在去病房或实验室的路上。
陈健一认为,医生要有一个踏实的肩膀,一颗仁爱的心,加上永不停歇的钻研、学习、传承、创新的精神。他一开始学习的是中医,但最近几年通过研究,也开始掌握、擅长西医,融汇中西理论体系之精华,在肿瘤及血液病研究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它发端于临床实践,逐渐演进为学术体系。血液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往由于缺乏特效疗法,许多疾病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许多疾病得以治愈,其成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示了中医学的巨大优势。
“中医讲究整体、宏观,西医讲究具体而微观。中医不仅仅看病,还要看整体的人;不仅只针对各种病症,而是讲究整体、全身的调理。西医把病分得非常具体,溃疡就是溃疡、炎症就是炎症,用药也是针对性很强,就是对某种病起作用的。中医不是这样,除了有针对性的治疗,还要从根本上使其强壮。”陈健一笑着表示,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这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就是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是在证的基础上辨病,把“病”与“证”结合起来,然后再采取具体系统的诊疗措施,把对“病”的针对性和对“人”的整体性都能照顾到,疗效会更好。陈健一说,西方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现在多用骨髓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骨髓资源十分缺乏,且捐献的骨髓很大部分与病人的HLA不一致,即使移植成功,5年内复发率很高。陈健一通过多年摸索与实践,有了很多创新性的有效诊疗手段。他首先针对血液肿瘤及实体肿瘤,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坚持中医药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疗数十例淋巴瘤、白血病已完全缓解,无病生存多年;治疗多例脑瘤,术后坚持中医药治疗,多年无复发;治疗1例晚期贲门癌,术后坚持中医药治疗已无复发、生存20 年有余;运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取得较好的疗效。
对于肿瘤及常见血液病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陈健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肿瘤的病因病机,陈健一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无论何种手术,虽达到了有效的减瘤去邪目的,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他在多年的临证治疗中倡导“抗癌防变”学术思想,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理念,强调局部与整体、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并根据肿瘤演变过程中正邪消长制定相应治则。
陈健一以学立身,仅从 2006年至今,已经发表了《补肾凉血解毒法配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等一大批著作和论文。他参编了《中医血液病当代名医验案集》《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方略》等著作,发展并创新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德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2013年1月20日在某院查出噬血细胞综合症,发烧十几天控制不了病情。之后找了各大医院,以各种理由拒绝治疗!在我们绝望的时候陈主任接收了我。在陈主任精心的治疗下很快控制住病情。在此我衷心感谢陈主任及医护人员。”……病友及其家人一句句朴实而又动人的感谢之语,让人心中暖意涌动。
在这样一个医患关系敏感的大环境下,能够感受到如此真挚的医患深情,当真不是一件易事。陈健一说,很多患者找到他,不仅经受着身体上的伤痛和心理上的痛苦,他们的家人也在恐惧中度过。对于病人,陈健一总是用两种身份与他们相处。一种是朋友,关心病人心理,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让他们从恐惧和悲观中走出来。另一种则是医生,从专业角度,为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理性分析,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求最佳的治疗效果。
很多患者坚强地与癌症等强大病魔缠斗,但仅仅指望一场手术来了结病痛,这并不容易。各种癌症肿瘤有极高的复发率,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最重要因素。句容的患者老张(化名)1995年前后,就被诊断为贲门癌晚期。为了寻求最佳的治疗效果,他走访了国内许多专家,但由于此前癌症已经发生了转移,再次手术风险极大,没有专家愿意为他冒这个风险,医生诊断判断他可能最多活不过三年。在绝望中,老张找到了陈健一,在做了详细检查后,陈健一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坚持用中医药疗法,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一边控制住病情,一边恢复其整体免疫力等,帮助病人带病生存。如今,老张带病生存恢复得很好,不但活了20多年,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成为国内贲门癌治疗史上的一个奇迹!
老张也由此成了陈健一的好朋友。遇到熟人,老张总是乐呵呵地介绍说:“没想到我能活着看到外孙女大学毕业,陈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是最好的医生!”从病人变成朋友,在陈健一的生活里,这样的经历有许多。陈健一说,从他进入医院工作至今,没有发生过什么医患纠纷,这就是用心交流、真诚沟通的结果。
医生一般胆大心细,儒雅的陈健一更是内心柔软,重情重义。离开家乡丁蜀镇已经三十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亲情乡情也格外看重,在他的心里家乡从未远离过。陈健一说:“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呀!”他经常回老家看看旧宅、看望亲人,家乡人到南京看病找他帮忙,他决不推辞。无论是宜兴市中医医院的邀请,来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还是家乡父老求医的请求,他无不列在行程的优先选项。他的女儿也在攻读医学,陈健一希望她继承他的衣钵,广收博采、融汇中西、薪火相传。
【人物档案】
陈健一,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首届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院名医。1987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在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工作至今,1995年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尤其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有独到的经验,在中医治疗血液病、肿瘤、肾病等内科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成功治疗了大量病人。撰写并发表了《补肾凉血解毒法配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等一大批著作和论文。参编了《中医血液病当代名医验案集》《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方略》等著作。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