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在中国天青色是浪漫的,是美丽的象征。紫砂中有一种叫天青泥的泥料,自明朝起就受到大众喜爱,时至今日,对它了解的人也不多。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
清光绪八年《宜兴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
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
天青泥 六方杯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色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天青泥 三阳开泰壶
古籍记载中的天青泥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的蠡墅,此处本有开采紫砂宕口,后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水潭,称之为大水潭矿区。 大水潭在黄龙山的阳山面,开采最早,矿层最丰富。
如今的大水潭矿区
天青泥产于青灰紫泥之下,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
天青泥 仿古壶(壶身白点状)
前人因这种原矿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并不是以烧成颜色命名。
天青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紫砂泥的成色效果与,与泥质的好坏和烧成温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因窑温不同而不同。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时,泥料呈现天青色,有幽深寂静的古朴之感。
优质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天青泥的烧成温度同样极为宽泛,有的优质泥料甚至可以烧到1400多度。
纯正的天青泥作品,质感清晰,青里透绿,越用越透绿,鲜活而有灵气,被誉为“紫砂之翡翠”,且透气性好,深受收藏者青睐。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紫砂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