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所爱,总不外乎山水天地、诗、酒、茶,或许还有红袖之香,我为女子,因而只对前几样感兴趣。在去宜兴之前,总觉得要集齐这些元素,得费上些周折。而在过去几时年的光阴里,对宜兴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紫砂壶上,想象中的这座小城,满目砂土及烟火气,丝毫不令人向往。而在过去一年里,机缘巧合两度走进宜兴,来到湖㳇,却使我深深爱上了这座小城,因为它完全符合一个文人理想中的乌托邦。
湖㳇之景——满目青翠娇欲滴
车到宜兴境内,并没有想象中的满目黄土,它竟然是绿色的,目光所及之处,全是青翠。第一次来是深秋,第二次来是炎夏,宜兴总是用它深深浅浅的绿意来迎接我,浓重的、清淡的,散发栗子与竹叶的香。尤其是在湖㳇这个小镇,简直寻不到一寸裸露的土壤,路边随处可见的小野花,像姑娘衣襟上精致的绣花,牵引游人的目光抵达美的源头。
源头何在?湖㳇湖㳇,这个字库里打不出的字,意为水之源,水之父。湖㳇,也就是太湖的源头。滋养了整个长三角的太湖,它的源头竟然在这里,在一片竹海的掩映之中,叮咚作响。这里,也被称之为深氧界,空气中满满的负氧离子,给你满满的正能量。步入竹海恰巧遇见一场阵雨,我时而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时而立在茶楼的檐下,感受蒋捷听雨的心境。不一会儿,雨停了,空气格外清新,一呼一吸之间吐纳的,竟是王维的空山新雨后。。。。。。
湖㳇之诗——诗意陶都人人诵
苏东坡曾说“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从来没有质疑过苏老先生的审美及情趣,因而对阳羡心生向往,来了才知道,阳羡就是宜兴,而宜兴之精华,全在于湖㳇。苏东坡曾四次到过宜兴,饱览了宜兴佳山秀水,写就若干诗词,并产生终老之想。我第一次来宜兴湖㳇,是举家出游,只领略了风景之美。而第二次来湖㳇,却是因为诗的指引。在这个诚信缺失的年代,能够通过网络结识宜兴诗人陶都风,读到他写的诗,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对宜兴的热爱,这已经是幸事。因为诗的指引,接受了陶都风的邀请,二度来到湖㳇,和几位诗友同好度过了三天两夜的诗意之旅,这期间,诗意的火花无处不在,点亮了湖父的星空,也点燃了我的诗情。而宜兴人对诗的热爱,更是超乎了我的想象,在这里妇孺儿童、白发老者、青春少年,都张口就能朗诵诗歌,这不能不使我感到震撼。
湖㳇之酒——酒中竟有颜如玉
入夜后的小城十分宁静,只听得见知了和蛐蛐的和鸣。而在绿意中闪烁的灯火之下,却隐约有一种鲜活的气息弥漫,这便是酒了。宜兴人好酒,却不贪杯。除了江南常见的黄酒,当地人更爱喝自酿的杨梅酒,我愿给它取名为“醉颜红”。夏日,取成熟之杨梅,以冰糖和白酒浸泡,十天半月即可饮用。其色泽鲜红透亮,果香浓郁,加上冰块饮之,消暑解腻,真正配得上琼浆玉液四个字。此酒尤其适合女子品饮,殷红的美酒映着娇艳的脸颊,分不清是酒的红还是脸上的醉颜,此情此景也能把人看醉,真乃酒不醉人人自醉也。
湖㳇之茶——喝的不止是茶
从前只知道宜兴产壶,却不知道宜兴的茶也是极好的。”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从前只知道福建人的一天是从茶开始,由茶结束,却不知道宜兴人也是如此。一席雅致的茶席、一把精美的紫砂壶、一泡浓醇的宜红,三五知己好友围坐,这在宜兴是最常见的情景。阳羡茶充满中国一脉相承的茶文化意韵,早已单纯超出解渴的范围,光是从“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的命名就可见一种恬然的文化追求。因为一捧五色土,宜兴汇聚了大批文人雅士、诗人画家驻足,使这座小城充满了文化气息,宜兴的景物也因为文化的衬托而厚重起来。茶香、书香、阳羡湖的水、纯净的氧气,这些美好因素的交融使宜兴成了一壶浓香的茶,只等你来品,而湖㳇,则是那滋味最好的第二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