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低调做人 踏实做事 —记新加坡诺顿国际教育集团中方校长吴悫

【引 言】

12月9日,冬日的暖阳特别灿烂。当天,宜兴诺顿国际学校项目签约仪式,在陶都半岛酒店隆重举行。在仪式上,一位嘉宾发自肺腑地说:“今天,我回到家乡,目之所及,皆是回忆;眼之所见,皆是兴奋;心之所想,皆是憧憬。我在花甲之年,仍有机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十分高兴。”这位先生,便是宜兴乡贤、新加坡诺顿国际教育集团中方校长吴悫。

俗话说:“人如其名。”悫,诚实、谨慎、朴实之意。吴悫正是一个做人特别低调,做事特别踏实的人,也由此成就了其非凡的人生。

一本破旧的英汉小字典

其实,吴悫这个名字,是他的恩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为他改的,他的原名叫吴敬全。

1962年5月27日,吴敬全出生在宜兴大塍公社南淋大队(现新庄街道新塍社区)南华圩自然村。家里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是家里的老幺,深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宠爱。

吴悫的父母、哥哥、姐姐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文化程度也不高。“村上的南华圩小学离我家不足10米,我每天听着学校上下课的钟声和学生朗朗的读书声长大,老师身上不一般的文化气质也让我着迷。”吴悫回忆道。

从小便感受到知识力量和文化人魅力的吴悫,被邻居们称为“会读书的人”,他平时连走路、上厕所都在背书。在大塍中学读初二时,一天,吴悫意外在学校的垃圾堆里捡到一本没有封面、破旧的袖珍英汉小字典,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天天捧着这本字典背单词。吴悫说,这本破旧的小字典,燃起了他学英语的热情。

说到学习英语,吴悫特别感谢大塍中学的包第昌老师。包老师是南京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的高材生,“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中学当老师。他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文学素养相当高,有音乐天赋。在吴悫上高中和后来复读期间,包第昌老师每年都会选几名英语和文科成绩好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单独进行英语辅导。

尽管吴悫学习成绩不错,可性格比较内向,一到高考就发挥失常,1980年、1981年连续两次高考落榜。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不准备再让他复读了。包第昌老师听到消息后,一连数次上门跟吴悫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学习毅力强,英语成绩特别好,只要克服高考时的心理障碍,一定会成功!”1981年下半年,大塍中学停办高考补习班,包第昌老师便把他推荐到张渚中学补习。在张渚中学的半年里,吴悫发愤苦读。1982年高考,他没有让老师和父母失望,以张渚中学最高分、全宜兴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成为大塍乡历史上第一个考取北大的学子,一下子轰动了全乡。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吴悫,第一时间跑到包第昌老师家。包老师听到这一喜讯,一把将学生抱进怀里,师生俩欢笑着,激动的泪水也流淌在了一起。

季羡林为其改名

1982年9月,吴悫带着沉甸甸的行李提前三天到北大报到。当他从北大西门跨进校园时,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庭园中矗立着两柱华表,四周大楼画栋雕梁、古色古香。这时,一位身着褪色中山装、慈眉善目的白发老人看到东张西望的吴悫,主动问他:“你是来报到的新生吧?是哪个系的啊?”吴悫心想这位肯定是门卫大爷,便答道:“我是东方语言文学系的新生。”老人听后顺手接过吴悫的一件行李,带着他来到左侧的外文楼新生报到处。

没几天,东语系召开新生欢迎会,当吴悫见到主持人竟是前几天遇到的那位“门卫大爷”时,吓了一跳。原来这位低调而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我国文学泰斗、著名东方学大师、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季羡林先生。

进入北大的吴悫,仿佛投入渴望已久的知识海洋。北大的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他每天一早便背着书包到图书馆,在书海里自由遨游。在课堂上,经常坐在第一排、举手回答问题特别主动的吴悫,引起了季羡林先生的关注。随着师生交往的逐步加深,季老对这位小个子学生特别喜爱。一天,季老对他说:“我看你特别憨厚、朴实,为你改下名字吧,就叫吴悫,怎么样?”吴悫一听,激动得涨红着脸连连道谢。

吴悫学的是五年制越南语专业。一次季老对吴悫说:“语言仅仅是人们使用的工具,你要想超越自己,不仅要学好语言,更要掌握用好这门语言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吴悫听了若有所悟。

北京大学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办学方针,各个系科都欢迎不同专业的学生旁听。在读本科时,吴悫先后在中文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哲学系、经济系选修不同课程。他在认真学习越南语、英语以及法语的同时,选择历史专业作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1986年初,吴悫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梁志明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此举可谓“胆大妄为”,因为在报考梁教授的40多名考生中,他是唯一一名非历史专业的本科生。但吴悫凭借5年北大东语系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跨专业选课学习的知识积淀,最后被梁志明教授录取为其当年唯一一名硕士研究生。在梁志明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吴悫积极参加历史系各类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改变原来只知埋头读书的状态,逐渐培养起北大学生的果敢、自信与活泼。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了参与评定的7位教授的一致好评。

当回忆起8年的北大学习经历时,吴悫感慨道:“在北大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季羡林、梁志明等老师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风格,更影响了我的一生。”

难忘的记者生涯

1990年北大毕业后,吴悫作为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分配到当时广电部下属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新闻中心工作。

刚入职,吴悫因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写看似简单的新闻很吃力。一天,电台的高级记者席升茂对他说:“你是研究生,写的稿子怎么还不如人家本科生?”吴悫一听,羞愧得无地自容。但他事后一想,席老师之所以不留情面地指出自己的不足,是真正的关心自己,从此,他虚心向席升茂和其他资深记者请教,同时“恶补”新闻业务知识,新闻采编能力由此越来越出色。

1995年8月,单位选派吴悫到西非记者站担任驻外首席记者,在北大任教的妻子也陪同一起出国,刚上小学的儿子只能留在国内,请河北唐山的亲戚帮助照料。

在非洲国家生活、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因当地疟疾等疾病高发,加上对儿子的日夜思念,妻子在国外半年多便不得不独自回国。当时,吴悫要负责西非16个国家的新闻报道工作,一个人整天奔波在外,工作特别紧张。每天一早,他就搜集、汇总各类信息,然后开始采访和写作。1999年4月的一天,正在尼日尔的吴悫一起床便习惯性地收听当地电台,突然听到尼日尔总统迈纳萨拉·巴雷遭刺杀的消息,但详情不得而知。吴悫意识到这一突发事件一定为全世界所关注,立即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仅用15分钟便写成了350多字的新闻,并在全球所有相关报道中,第一个准确报道尼日尔总统是遭其警卫枪杀这一细节。当天,国内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都第一时间播报了吴悫采写的这一新闻。

在吴悫的记者生涯里,采访时任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无疑是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那是1998年9月,非洲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召开,参加会议报道的吴悫怀着试试看的想法,向阿拉法特办公室提出了采访申请,没想到对方很快答应了采访要求,只是采访时间安排在凌晨3点,吴悫开始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后经确认才知是真的。那天,吴悫几乎一夜没睡,按时到达约定地点,圆满地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阿拉法特对这位来自友好中国的记者很亲切,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把吴悫的手握得微微发痛。吴悫在800多字的专访中,如实表达了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必须建国,要成为独立国家”等观点,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4年底,吴悫撰写的年终专稿《全球刮起反腐败风》一稿,获得全国对外宣传电视节目最高政府奖——“中国彩虹奖”。在从事记者期间,吴悫除编写了《走进非洲》等书外,还出版了38万字的《建立在白骨堆上的乐园》《在民主和繁荣的背后》《梦想和现实》等三本系列丛书,发行量达300万册。

2003年12月,吴悫结束14年的记者生涯,赴新加坡一家中资能源企业工作。担任总裁助理的吴悫,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与董事会一起带领公司在波涛汹涌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挺立潮头,使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被誉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河尖兵”。

2021年6月,在新加坡工作十多年的吴悫,因其阅历丰富、办事务实而受到新加坡诺顿国际教育投资集团的关注,诚邀其担任新加坡诺顿国际教育集团中方校长。尽管已年近花甲,但内心十分崇敬教育工作者的吴悫还是答应了。他说:“我的祖辈当年就在家里办过私塾,教学族中和村上的孩子,我现在从事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一种传承吧!”

助力家乡教育国际化

从1982年考取北大至今,吴悫离开家乡学习、工作了40多年,但家乡的人、家乡的山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吴悫说:“在宜兴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有我无尽的思念。我的生命从这里起航,我的童年从这里开启,我的人生之旅从这里出征。是家乡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思想,充盈了我的情怀。”他一直在寻找回报家乡的机会。

2023年11月初,在机缘巧合之下,吴悫竭力促进诺顿国际学校项目落地宜兴经济开发区。12月9日,宜兴诺顿国际学校项目签约仪式在陶都半岛酒店隆重举行。根据协议,新加坡诺顿国际教育投资集团将在经开区投资建设一所外商独资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诺顿国际学校(中国)总部,占地近140亩,学校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吴悫之所以全力推进诺顿国际学校落地宜兴,是有他的想法的。他认为,随着宜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势必带来人才的流动,而面向外籍人员子女的诺顿国际学校落户宜兴,不仅有利于宜兴招揽国际人才,而且也能够为服务国际人才的“软环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该项目从首次洽谈到签约落地,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吴悫高兴地说:“可见家乡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营商环境之好、办事效率之高。”

在宜兴诺顿国际学校项目正式签约之前,吴悫几乎每天都要与宜兴经开区的领导紧锣密鼓地沟通、洽谈,但他从未向任何亲友、同学等声张此事。当被问及行事为何总是如此低调时,吴悫说:“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是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

【人物档案】

吴悫,原名吴敬全,1962年5月生,宜兴新庄街道(原大塍乡南淋村)人。1982年考取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90年北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0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新闻中心担任记者、编辑、主任编辑,并担任驻东南亚、南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地首席记者。2004年赴新加坡,在一中资公司担任总裁助理、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等职。2021年6月至今,担任新加坡诺顿国际教育集团中方校长。

撰写过大量新闻及文章。1994年撰写的专稿《全球刮起反腐败风》获得全国对外宣传电视节目最高政府奖——“中国彩虹奖”。编辑出版《梦想与现实》《在民主和繁荣的背后》《走进非洲》《神州大地,商机无限》《搏击南洋》等多部著作。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