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 做壶的到底是艺人还是商人?

近日,”紫砂百家”后台收到了一位壶友的私信,他与一位紫砂艺人通过好友介绍认识,每年不多不少会从他那购买几把壶。经过了两年多的交流成为了朋友,平常也时常鼓励下他的作品,聊聊天,何况自己也一直喜欢紫砂壶。

但是这几年开始,壶友呢慢慢发现这位制壶艺人是越来越能说,以前不多言语,但是直入重点。作品也是愈来愈多,可谓是琳琅满目,店里多了许多市场的“潮流”“畅销”壶。前几日与艺人的再次交流中,拼命的向壶友推销几款茶壶,一再强调,行情不好了,这么多年朋友了帮帮忙,难不成还能坑你啊!

这位壶友很是感慨的说,宜兴是艺术之乡,名人辈出,他更是一直喜欢徐悲鸿,吴冠中等宜兴籍艺术名人。而一直吴冠中认为——艺术就是真性情、艺术等同于殉道。因为艺术是一个极具不确定性的东西,选择艺术未来是有可能饿死的。

壶友表示很失望,结交多年的制壶艺人在迷离的市场中已经逐渐模糊了自己的追求目标:于商而言,这是好事,开门生财,于艺术而言,这却弊大于利。

紫砂自从十几年前步入盛世,逐渐有了许多资本介入,对紫砂艺人以及其作品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以至于许多艺人被市场左右,一些年轻颇有才华的紫砂艺人也未能幸免。紫砂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做茶壶的在谈钱,贩茶壶的在谈创作。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这类现象,即制壶艺人的商人化。

紫砂艺术的成熟与繁荣,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广大制壶艺人拥有独立创作的可能,摆脱古代同行必须看雇主和赞助人眼色行事的被动地位。制壶艺人想要从市场中获得长期的、丰厚的回报,就应努力创造出更多、更优秀作品来。

在当下物欲横流且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商人身份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挤进被人顶礼膜拜的精英之列。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也让部分紫砂艺人丢弃艺术理想,转而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上寻求暂时的心灵庇护。

虽然我们不应该再像古代文人那样对商人这一职业进行任何歧视,但这种一致向其“成功人士”身份看齐的现象,无疑加快了紫砂艺术创作队伍堕落的速度。

如果我们进一步展开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还会发现更深层次原因是这些人在创作上的无能。他们要么本是混进紫砂艺术创作队伍的投机分子,要么因为缺少作为紫砂大家必备的才华与勇气,只能转而求助于其它手段。

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比做一名接触的紫砂大家要容易很多,毕竟商人有机遇,一夜暴富也不是没有可能。而紫砂大家不经过几年,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制壶是不可能成功的。

也正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艺人等不起,又或者看到了别人来钱快、不坚信自己在艺术创作上会取得成就时,只好退而求次,干脆就通过商业手段来掩饰内在的不足,把自己包装成“成功艺术家”。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紫砂百家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