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陪老伴逛农贸市场,看到一位老大娘的摊位前挤满了人,便想看看这些人在买什么。老伴告诉我:“这些人是在买绿苴头扁团子,老大娘生意天天这样好。”我便说也买点回去尝尝鲜,于是就排队买了一斤。也回想起了当年在农村做团子的往事。
那时还没有绞肉机,猪肉和青菜全靠菜刀剁。开始是我父亲包干,我大了一点就交给我负责,萝卜则要用刨子擦成丝后再切,祖母和母亲还要熬豆沙。一般有青菜馅、萝卜丝馅、豆沙馅,有时也会用猪油和花生制成甜油酥、咸油酥馅,有时萝卜丝中拌点猪油渣,味道就更鲜美了。
做团子时先要用滚水和粉,然后揉粉,揉粉要用劲,做成的团子才更坚劲,这也是我的任务,特别是用绿苴头做团子时更要多揉。做团子也是有讲究的,团子的皮厚薄要适中,特别是底不能太厚。如果豆沙熬制干湿不当,包时就要注意馅心放的量了,不然蒸的时候会涨破。为了区别各种不同的馅心,一般萝卜丝团子要捏个鼻头,绿苴头团子则是油酥馅的捏个鼻头。
平时做团子吃时,就放在灶头上的铁锅里煮,在到团子浮起来,再焖一下,才能起锅盛到碗里吃,不然夹生的团子粘牙难入口。平时偶尔能吃到扁团子就不错了,包馅心的团子要来了贵客才能吃到。当然,过春节时就会做许多团子,在腊月廿五后用蒸笼蒸了,一直吃到正月半。
我感叹地跟老伴说,现在当想到吃团子时,只要上趟街,就可以买回来煮着吃。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宜兴网网友 卢俭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