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常常被用来教为做人之道理,在紫砂壶制作中,这句话更是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众多的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款便是其中的典范。
它,便是传炉壶。
▲传炉壶
传炉,其最早取自传统道家之丹炉,也有说取自明代宣德炉,造型气度,周角转折都体现了方圆的精彩变化。
壶身四方,方中有圆,几无棱角;
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四足鼎立,圆中寓方,曲线强劲,足外缘与壶身外缘等齐;
三弯流曲折自然;把手方中带圆;
全器昂扬挺拔,威严稳重,古朴典雅,浑厚端正,比例恰当。
不仅如此,在道家学说中,传炉壶更是纳五行于一身,体现着自然之变化。
西白虎主金,右为西,壶把居右,上粗下细,挺括耳把。
东青龙主木,左为东,壶嘴居左,三弯壶流,出水畅爽。
北玄武主水,上为北,壶盖在上,方型圆角,圆润饱和。
南朱雀主火,下为南,壶底在下,四方鼎足,稳如泰山
中黄龙主土, 中为主,壶腹居中,大肚能容,聚香聚热。
在紫砂壶的众多形制中,传炉是集先人智慧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发展到如今富含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器型,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形制。
这种传统壶型的制作难度颇高,一般的工手不敢轻易为之,而要说制作传炉工艺最高者,紫砂界首推余国良。
▲余国良制 传炉壶
余国良乃是清末制壶大家,时兵荒马乱,制壶并不能发财,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中年成名之后,余国良已把自己后半生的路途看得非常清楚,既然靠做壶不能发财,那壶多做又何益?
▲余国良制 传炉壶
还不如做得少些,做得好些。传炉壶,正是这样的产物。它就是俞国良自己的缩影,从容,恬淡,舒展,洒脱。
体现了一种无求的气韵,也与道家无为而治的心态契合,正是因为这样的形神兼具,他的传炉壶大技若无,大艺不雕,极为精彩。
而本次的传炉,我们便是借鉴传承余国良之原作,还其形,得其韵。
采用黄龙山原矿紫泥,更显其端庄之感,好泥料,稍养既润 ,越用越润的泥料,越看越中意的壶型,这样的壶,才是一把耐人寻味的好壶。
各部分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紫砂壶一点点的细节差别都会决定它的气态、韵味不一样,在烧制前的不断打磨,是为了出窑后的那万分欣喜。
大巧若拙,大象无形,悠悠古韵盎然,虚实相间,方圆交替,妙不可言。
传炉壶,不可错过的一把好壶。
文章原标题:返璞归真的传炉 文|砂海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