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水浮地公园——牧之水榭 地点:宜兴市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新唐书·杜牧传》曰:“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年五十岁。”
杜牧曾于宜兴城东古荆溪北岸筑水榭以垂钓,后人名之为“牧之水榭”。
宜兴地志记载:“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进士。工诗兼谙练兵事,历官史馆修撰。尝植产宜兴,构水榭于荆溪北湄,题咏颇多(清《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侨寓》)。
杜牧的这首《清明》一诗据传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游寓宜兴时所作,而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宜兴。
今宜兴城东古荆溪北岸,在杏花新村。而水浮地公园的溪边有一座雕塑:杜牧神情自若,仿佛在眺望杏花春景,又似在回忆当年的垂钓之乐;天真的牧童趴伏在牛背上,一手持笛,一手遥指着杏花村。给繁华喧闹的城市平添了一份闲适,增加了一份诗意。
清时谢芳连《送友归江南因怀阳羡》:“亭亭塞北云,蔼蔼江南树。风吹游子情,梦绕归人路。何处一鸠鸣,前村杏花雨。”《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邱墓》云:“佘状元(中)墓杏花村,龙潭山前(史志)。”
唐人韩翃即有《牧之水榭》六言四句云:“罨画溪头问渡,铜官山下寻僧,水榭风桥曲曲,枫林云磴层层。”
元代张雨《牧之水榭》云:“爱此招提绝世氛,何因水榭得名闻。幽篁嘉木知谁共,尘意云情若个分。阳羡溪头黄叶路,晚晴赋里白鸥群。诗僧文采居然别,解道曾留杜使君。”
其诗有序曰:“杜樊川水榭在宜兴东郭,宋绍兴间即其地创招提,今广福精舍是矣。僧古福筑屋三间,仍以水榭名牧之水榭”。
元倪瓒有题《牧之水榭》四首,明清文人题咏更是无数。
宜兴旧时出产的酒,是和浙江绍兴相类的黄酒,俗称为“红友”。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后因称其酒为“红友”。
明清时,“红友酒”已成为宜兴的一种特产,这在当时知名贤士的题咏中斑斑可见。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与儿子小酌红酒》曰:“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
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曰:“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猨翦烛,伴我夜深语。”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曰:“论其品格,亦止如苏州之福贞,惠泉之三白,宜兴之红友,扬州之木瓜。”
北宋景德间左文质《吴兴统记》云:“荆南酒最佳,是荆溪之水所酿也,故张协《七命》云,酒则乌程、荆南。”明嘉靖二十五年邑人沈敕撰《荆溪外纪》,亦有此记载。
可惜,宜兴“红友”酿造之法失传,至今不再产此酒。如今,阳羡紫砂盛行,不再以产酒出名。
参考资料:戴银法 叶昌健所著《千古杏花村 溯源在宜兴——杜牧《清明》诗考》
文章转自:[镜走宜兴系列六]千古杏花村 溯源在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