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窑场更是分布广泛,据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研究,宜兴窑系是景德镇窑系等国内八大窑系之后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国内唯一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小窑墩遗址、涧氵众窑遗址、真武殿古窑群、筱王村古窑群、前墅龙窑、前进窑遗址、蜀山窑群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窑墩遗址
小窑墩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边,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唐宋两代。
小窑墩窑属我国古代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文化堆积包含三个不同时期。下层为西晋时期遗存,主要产品为青瓷器,器形主要有盏、碟、钵、洗、盘、碗、罐等日用器。中层为唐代堆积,以碗、盆、罐、灯盏等青瓷器为主。上层为宋代堆积,大都为缸、瓮等日用粗陶。
涧氵众窑遗址
涧氵众窑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桃渊村涧氵众自然村。
龙窑利用土墩自北向南倾斜的地势建筑窑基。窑基尚有空室、挡火墙、窑床等部分保存较好。烧制产品比较简朴,以生产民间日常使用的碗、钵、罐、盘(碟)、灯盏为主,兼烧盆、瓶等其他产品。涧氵众窑遗址的烧造,从产品特征看其时代大体属于唐代中、晚期,是江苏省内最早进行科学发掘的窑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真武殿古窑群
真武殿古窑群,在宜兴市新街街道水北的真武殿。创烧于唐代,延烧至宋。窑群堆积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80米,其中分布有窑址十余处。窑址形制皆为龙窑,其产品主要为罐、碗、碟、执壶、枕等青瓷日用器,也有少量褐釉瓷器以及碾轮、碾槽等粗砂陶器。
筱王村古窑群
筱王村古窑群,在宜兴市西渚镇五圣村。主要分布在筱王、大地、中窑、下窑、五圣、潘山岕、包家等自然村,已发现的窑址有二十余处。
筱王村古窑群烧造时间主要在宋代,部分窑址延烧至明初。其产品主要有四系坛、四系罐、小缸、执壶、瓶、盆等。从堆积看,其延烧时间较长,产量巨大,是宋代宜兴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
前墅龙窑
前墅龙窑,在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
前墅龙窑通长 43.4米,窑身左右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西侧设装窑用壶口(窑门)5个。燃料主要为煤、松、竹枝等。现产品主要以盆、瓮、罐、壶等日用粗陶为主,间烧少量紫砂器,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的一座龙窑。
前进窑遗址
前进窑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解放西路茅庵山南坡。
前进窑始建于清代晚期,民国年间进行了扩建。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隧道窑替代。
前进窑为龙窑结构,头南尾北,依山而建。窑身内壁用长条形砖发券,外壁敷以黄石块与白土。窑身两侧设投柴孔(俗称鳞眼洞) 90对,东侧建有窑门3个。产品主要为大缸、盆、酒坛、陶台等,是宜兴现存最大的龙窑遗址。
蜀山窑群
蜀山窑群,位于宜兴市丁蜀镇蜀山社区。蜀山窑群1号窑(东窑),位于蜀山村东坡书院后。现场可见紫砂壶、罐残片,堆积约3000平方米。蜀山窑群2号窑(西窑),两边堆积厚度有4米,产品以带釉陶罐、紫砂壶为主。
从目前考古出土的残片可以看出,蜀山周围是宜兴烧制紫砂器的主要窑场,时间从明中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工艺上可以明辨不同时代特征,品种不但有紫砂器,而且还有大量的均釉陶器和日用陶器。(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