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悠远,书香传家——许艳春

 顾绍培和许艳春
1983年 顾绍培和许艳春

许艳春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人大代表

1965年生于江苏宜兴,198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顾绍培、刘建平两位老师。1985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没计专业,198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到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工作。1993年晋升为工艺美术师。 现为南京工程大学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馆藏。

许艳春

初夏的午后,寻访一处荫凉。推门而入,一缕非兰非麝的幽香缭绕身畔,久久不散。

茶桌与泥凳同处一室。做壶乏了,便泡上一壶好茶,驱散疲累。这是漫长岁月里许艳春与紫砂壶的日常。

她做壶的想法和其他人或许不大一样。有些人为了创作而创作,而她是因为切实的喜欢。“只有喜欢,才会坚持。”每一个认真做壶的人,到现在看来也是真正得益的。

但是,用一生,认认真真去做一件事,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专注”是这精神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艳春
提苞茶具套组

许艳春
提苞

许艳春
春之泥

许艳春
天球春色

许艳春言:“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必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不负初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都是前代人努力的得益者。诚然,除了曾经的我们,现在年轻一辈的紫砂艺人从未见过当年老一辈艺人的艰辛。

“不是我们足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的父辈优秀,才让我们更优秀。”提起前辈艺人,许艳春心里满是感恩。

许艳春
思亭

许艳春
井瓢

许艳春
小提甩

许艳春的先生吴光荣是一位大学教授。在先生面前,她自言是先生永远的学生。一直以来,先生教书育人,其中总有一个她。“并非我对自己有特别的要求,是我先生对学生有要求。”在先生眼中,她做任何事情,好或不好都有一个评判标准,而这个标准的最高“分数线”永远停留在八十分。给到八十分,那便是先生也满意了。剩下的,是他予她的进步空间。

许艳春
四大美女

许艳春
许艳春工作室一隅

先生爱书,她爱屋及乌。工作室最上面一层,是书的海洋。各种古籍文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些,是我给先生的礼物。”谈到书,她也颇有感触,“没有什么比书香更养人。”

先生爱书,她爱茶。紫砂离不开茶,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因此,于许艳春而言是茶香紫砂,于她的先生而言,却是书香紫砂。

书要保养,就像孩子需要呵护。江南梅雨季最愁人,生怕书受潮。有时要开空调抽湿,甚至要拿布轻轻擦拭、用吹风机一本一本悉心吹干……这些工序,就如古时候读书人需要晒书一般。

许艳春
茶香紫砂(许艳春艺术馆)

“紫砂人最终要拥有健康、心态、手艺、文化。我们自己要明晰自己的高度,不能志得意满,要不断学习才能创作出留得住的作品。”

从古到今,大多数人喜欢的是雅俗共赏的东西,而艺术品不是宜乎众人的。现代人的作品应该怎么样?我们需要静心思考:不能一味地迎合过去——过去只是奠基石。我们是2000年以后的人,应该有2000年的风骨。宁可让别人学,你能影响一代人。宁可让别人骂,你也能影响一代人。就像六七十年代穿喇叭裤,就是标新立异,会被人骂的。现在回过头看看,那些前卫的人没有错,她们的审美影响了一代人,也启发了后来人。

许艳春
宜兴山林小景

韩美林说过,2000年的人,留给后代的不应该只是塑料制品。塑料是流水线制作、一成不变的。2000年的陶艺应该往前面走,能代表未来。前辈留下的“工匠精神”,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接过来”,然后传承下去。传承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许艳春教徒弟制壶

喝水不忘挖井人,紫砂壶有今天要感谢茶。制壶人有今日,要感谢老一辈艺人。

茶香悠远、书香传家。这样的韵致足以让手作的紫砂充满意趣。(顾绍培紫砂艺术馆)

宜人出品紫砂,深耕紫砂领域二十载,矢志不渝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旨在将这份源自东方的艺术瑰宝推向全球舞台,让世界各地的壶友都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