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窑
陶都风
泥土里引出的火
在手中燃烧出亘古的文明
向上的姿态
活在陶都乃至世界的记忆里
成中华民谣活着的风景
熊熊燃烧的古龙窑
我能感受到它沉重的呼吸
这不是传说中陶和火的简单对话
作为陶都精神的象征
在岁月的烟火里
分娩着激情或者花朵
如果没有火
就让古龙窑保持恒久的沉默吧
在岁月的风风雨雨里
以龙的姿态
默默坚守着陶土的品格
百年以后,国宝古龙窑
你所显现的隐喻
远比我们想象和得到的更多
宜兴古窑址群
宜兴古窑址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宜兴有古窑址140多处,其中新石器时代6处,汉窑3处,六朝窑3处,隋唐五代窑20多处,明清窑60多处。目前较完整发掘的古龙窑有周墅小窑墩晋代青瓷龙窑;丁蜀镇涧众村唐龙窑和塍里宋代南缸窑;宜兴均陶厂内长100米,有84对鳞眼洞,被称为“现代龙窑之王”的前进窑。
宜兴古龙窑一般依山傍水,紧靠山脚,就势而筑,缓缓斜上,与地平构成约10至15度坡度。龙窑的主体是圆柱形窑腔,用窑砖圈拱砌成外面涂上泥巴。一般长为30米至80米。窑腔两侧有数十对圆洞,俗称“鳞眼洞”,用来投放燃料。窑炉间通常比地面低三四米。每当点火烧窑,就要用马尾松枝,树桩由下向上,投入鳞眼洞内燃烧10多个小时。烧好一段,塞上一洞,待全部烧到,将洞全部封好,等待开窑。龙窑一般用松枝和竹枝做燃料,只有这种然料才能保证陶器的品质和个性。宜兴古龙窑的造型和对陶瓷器的烧制,充分体现了陶都先人的创造和智慧。这些龙窑既是宜兴陶业历史的一个见证,又是了解一整套烧制工艺过程的活教材。而古龙窑“烧”给游客看的旅游项目,更能让游客深刻感受到宜兴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众多的古龙窑中,尤以丁蜀镇前墅村的前墅龙窑最为闻名。前墅古龙窑是宜兴市保存下来目前唯一的一座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器的“活龙窑”。这座已接近600岁的古龙窑简直就是一件活的大型古董,在宜兴众多的古窑址中,更显其弥足珍贵和无穷魅力。前墅龙窑利用自然山坡的形状而建造,由窑炉头,窑身和窑尾构成,头北尾南,其形状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容身内壁以耐火砖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弯状隧道,外壁敷以石块和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窑身两侧设有柴空42对。西侧设窑门5个,窑身上方建有窑棚,花岗石柱,上覆有木质梁架及小板瓦。龙窑全长达43.4米,头低尾高。目前,该龙窑平均每个月烧制一窑粗陶,这些粗陶包括盆、瓮、壶、罐、紫砂器等,因粗陶朴实粗犷,也越来越受到玩家的喜爱。(宜兴旅游园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