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春节是中国人的情结。各地各乡风,旧时,每到过年总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宜兴也是如此,过年旧俗具有浓厚的江南特色,虽然许多旧俗已经改变或逐步湮没消失了。
过去的老话,过腊月廿三,“河水还要贵三分”,就是讲过年的年货东西都要涨价,大家要正式准备过年了。经过年底的各种忙碌,年初一也就是春节的开始,就进入另一种忙碌。年初一起来,而且一定是家中的男人先起来开门。然后穿上新衣服,所谓整衣冠,点燃香烛,祭拜天地。天地是中国人的信仰。江南一带祭拜天地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祭拜“张士诚”。民间传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占领江南一带,包括宜兴。张士诚是朱元璋的对头,但他对属地的百姓倒比较好,虽然后来被朱元璋捉了去,百姓还是怀念他的。所以江南百姓在每年新年第一天,总要祭拜他。朱元璋做了皇帝,皇帝当然不能得罪,于是就借祭拜天地之名实际是祭拜张士诚。这个风俗也只有我们江南一带有。拜过天地,就拜祖宗,再向家中长辈拜年。再吃年糕团子,吃红枣百合汤。宜兴渎上百合是特产,取“百年好合”的吉兆,渎上百合微苦,新年到来,也有苦尽甘来的意思。过去城里或村上有族中祠堂,年初一要到祠堂拜年,但那是男人们的事。年初一家中有许多忌讳忌头,比如不可扫地,水不能泼出去,最多只能倒在提桶里,过了了年初一再倒掉。据说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家中财气外泄。
过年了,一般人家还要准备“年饭”,大户人家多准备些,一般人家少准备些。无非是米饭、糕团之类,以应付过年上门要年饭的贫苦百姓,这些要年饭的也不全是“叫花子”。贫苦之人要三天年饭,家中也可对付几天。大户人家连发三天年饭,平常人家只有年初一半天或一天,也是积德行善之意。发年饭的城里比较多。年初一还有“唱春”、“跳财神”的,手拿一面小锣,木制金元宝一只,为你招财进宝。唱春的会见什么唱什么,满口吉祥话语。
家中的一套过年仪程完成以后,年初二就要出门拜年。上门拜年一般是进门略坐,吃红枣百合汤,即告辞到别处拜年。有些长辈要付压岁钱。过去拜年,也有投送一张拜年年帖子的,表示我来拜过年了。女眷出门那就要麻烦一点,要打扮得体,带好压岁钱红包等等。年初三也有事情,大户人家要“落神子”,祖宗画像俗称“神子”。年初三要把过年拿出来祭拜的祖先神像再收藏起来。那要准备新的酒菜,按长幼顺序祭拜后收起“神子”,吃酒散福。以前我看到过这种“神子”,一般穿着明清的官服,夫妇各一张,画像有宿舍门那么大吧。卷好后收藏在专门的盒子里,盒子有楠木的、红木的等。宗族祠堂一般也在年初三晚上“落神子”,准备的酒菜族人散福。
一般人家在新年头上还有件大事,那就是宴请去年结婚的新人,要请他们吃饭,女家亲眷谓之“留新倌人”,男家亲眷谓之“留新娘子”。一家一家亲眷轮流宴请,当然是至亲哦,宜兴人又特别客气,那是很隆重的。(这个风俗现在还有)。新年头上大家进一步见见面,不要亲眷还不认识。年头上几天主要是亲属间拜拜年,会会面,吃吃酒。年初五以后商店开门,那主要是他们的市面了。
商铺店家最重视年初五接财神。初五是五路财神生日,店家要隆重准备,用“猪头三牲”祭拜。据说“财神”很忙,迎送要快,一般是初五起早迎送财神。后来弄到大家抢着迎接,特别是店家,称为“抢路头”,有些初四半夜就准备接财神了,那时“财神”还在睡觉吧。初五开门以后,街上店铺就开门营业。过去商店里自己准备有锣鼓家什。开门炮仗放了起来,锣鼓敲了起来,街上就更加热闹了。人们就等着吃春酒,看掉狮子、掉龙灯、掉马灯,许多人也就指望着过元宵节,准备闹元宵了。(宜兴旅游园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