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读了很多遍,每次阅读都会体味作者对宜兴紫砂壶和宜兴红茶的独特见解,这个也是随着对整个世界的认知,都融入了宜兴红茶和宜兴紫砂壶里面。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并不简单。做人做事没必要去强求,随遇而安才是最佳选择,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能看透世间的繁杂事。而宜兴紫砂壶和阳羡茶叶把这些道理很好的诠释在里面。
相遇,就这样开始了。
宜兴是个久违的地方,记得上次来已是许多年前,距离今天只有感慨着时光飞逝。一直相信缘,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还是人与物之间的缘,或深或浅,都是自有安排,无需太刻意的。因而,也是那种不常打扰,不常想念;适时见面了,就会主动拜访;适时离开,便会离开的。何种相遇,那交随当下吧。
如此这样的我,在打通老师电话前,心底也略有小紧张,因为怕打扰。意外的是,老师熟悉的声音瞬间将我的多虑一扫而光,也欣然答应了我拜访的请求。就这样,便开始了我此次的宜兴之行。
时间的滋养,人与物都成长了
宜兴,古称”阳羡“,以陶都著称。有幸喝过阳羡红茶,爱茶者必有一把宜兴紫砂壶,这就是她们的原产地了。宜兴变化很大了,处处都很有景致。我在约好的时间,到达了刘老师的工作室。地址如旧,慢慢感觉到熟悉。在工作室里,实木格柜上多了老师这些年来的新作,茶桌上琳琅满目的茶壶们被老师用宜兴红茶养得个个光润亮泽的,叫人心生喜悦。
一直都很喜欢刘老师的壶,是因为其素朴简约的风格。简单的线条配上好的泥料,自然就有了器物本身的特点个性。而对器物的喜好选择,这也只是看个人的喜好决定,并无对错。回想起习茶之初,也喜欢多点缀装饰的器皿,但是十多年后,现在的我更喜欢器物本身的材质,由简单的线条与制作手法自然融和出来的美,暂称为“简美”。刘老师的作品便是这类;因而多年后,我们还会再见。
珍视,看似傻气而单纯的执着
老师一直是温和少语的人,对喜欢壶的人总是有问必答,倾囊相授。我想这是出于一种真正的热爱和匠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总在自己的作品中去超越,并表达自己。把所做的每一件作品都当成一件艺术品,用心去完成,而时间会做最好的说明。
“我做壶20多年了,现在还在学习。”一句简单的话语表达了老师的制壶态度。这句话也警醒了我。做到专注和坚持,并非简单,看似越简单的事其实越难做好。这种看上去有点傻气,甚至有人说是笨的,也正是现代所缺的。人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单纯执着,专注专研在一件事情上,才显得更加可爱吗。
学习到懂得,我们一直在路上
刘老师制壶多年,也带过许多学徒。我兴致勃勃地问他:“刘老师,请问要学成制壶得多长时间?” 他浅浅地回答我说:“学做壶没有个两三年的入门,都是看不到成效的。” 一句话概括所有,两三年仅仅只是壶艺的入门。那我们的习茶者,想着几天就能学成茶道又怎么可能呢。
学一门技艺是很严肃的事情,并不是一时兴趣之事。学茶和制壶都是一门技艺,要泡好一壶茶,其实并不简单。不仅需懂茶,懂水,懂器皿,还需涉猎多种艺术文化。习茶之路,当然每个人所带的想法和目的都不同;有人想三两天就学完泡茶流程,有的是真正爱习茶的整个过程,享受每次泡茶的时间,不骄不躁。
我一直鼓励大家习茶,不是为茶在做宣传。而因其是我们心之所向,心灵需要慢下来才能思考,才学着更好地生活。习茶,也不是为了喝到一泡好茶而已。而是,将生命的不完美经有我们的双手和内心将其变成接近“完美”的一个过程。
茶,是一种习修自我和重塑自我的方式。这和工作,生活和人际看似无关联,其实都息息相关。只是,茶不言;因懂她也需花些时间。
在与刘老师吃茶聊天中,不知不觉又到了分别的时候。相聚总是短暂的,而分离也是为了再重聚。我们唯能做的就是将自己最美的笑容留给对方,编写成一段美好的回忆。
再聚时,我们仍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