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一把泥,做好一把壶,这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沈建芬致力追求的一种从艺精神。
在沈建芬看来,宜兴这片土地藏有世界珍稀的紫砂泥,是上苍的恩赐。作为一名紫砂艺人,当你用手中的一把泥制壶时,必须珍惜这一把泥,努力做好这一把壶。缘于喜欢与追求“一把泥、一把壶”这样一种制壶境界,沈建芬给自己创办的工作室起名“壶一把”。她是1981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制壶技艺的,1984年受邀到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从事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无论是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还是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她亲眼看到顾景舟、蒋蓉、徐汉棠等大师坐在泥凳旁一丝不苟地做壶,那种对壶艺的执着追求精神,让她这位刚刚步入紫砂行业的后辈非常感动。如何做壶?她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便确立了“壶一把”的思想,即永远在做一把壶,永远在精心打磨一把壶。因此,她给自己的工作室起名“壶一把”,就是要自己时时刻刻记住:惜泥如惜金,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手中的一把壶。
懂得珍惜一把泥,才会用心做好一把壶。沈建芬在光器、花器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了“光器线条流畅、花器形态逼真”的壶艺风格。
线条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沈建芬十分注重线条的运用,成为捕影捉线的高手。制壶和作画一样,其深奥神妙之处在于点线面的运行转动要有生机。在她眼里,线条有着丰富的感情,而且不同的线条表达着不同的感情。如垂直线有上升、严肃、端正之感;水平线有稳定、庄重之感;曲线则温和缓慢、丰满柔软;抛物线有流动的速度感;双曲线呈现对称美;自由曲线则给人自由和丰富之感……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线之外,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线,那就是生命线。在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中,她充分地发挥线条的作用,使作品突破了以往“方就是方、圆就是圆”的单一技法,创作出了许多“方中有变、圆中寓新、方圆结合、刚柔相济”的紫砂作品。她创作的“四季如意壶”,就是一件运用线条比较成功的作品。她把传统的如意造型改为稍方的造型,在壶身上特别注意如意的大小与对称,因为好的对称是一种规则的静态美。方圆是对立的,但方圆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的关系。她大胆地利用这一关系,使整体造型方中带圆、圆中寓方,壶体上的如意适度,线条流畅。此外,她用四根线点缀壶身,这四根线不仅与壶体如意的中心线自然贯通,而且浑方型的造型和壶体更加协调统一。她用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壶的精气神。
每年要有新的作品问世,这是她“珍惜一把泥 、做好一把壶”的基本要求。多年来,她本着“新”与“精”的原则,创作了“鼎盛壶”“宽乐壶”“固若金汤壶”“隆尊壶”“一帆风顺壶”等作品。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古时被视为国之重器。她创作的“鼎盛壶”以“鼎盛”为主题,表达“国之鼎盛、人民之福”的思想。宽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可以让人远离喧嚣的尘世,让人忘却名利。她创作的“宽乐壶”,壶体端庄饱满,以一圈宽线围绕壶身,寓意做人应心境宽广。一帆风顺是人生的美好祝愿,工作一帆风顺,事业一帆风顺,生活一帆风顺,出行一帆风顺,办事一帆风顺等等,均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她创作的“一帆风顺壶”,壶体呈流线型,好像一艘远行的船;壶钮作帆,似在风中扬帆。观此壶,无须言语,“一帆风顺”自在心里涌现。
作为一名紫砂艺人,沈建芬有着一个特殊身份:共产党员。她的“壶一把”工作室也有点与众不同: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诚信经营示范工作室”,2013年被评为“全国诚信示范单位”。自创办“壶一把”工作室开始,她就确立了三种意识:精品意识、窗口意识、模范意识。精品意识就是追求作品百分之百的完美。如果一件作品以100分评定的话,就算是达到了99分也不能满足,还要为失去的一分继续努力。紫砂壶不再仅仅是泡茶的器皿,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就要按照艺术品的标准来衡量,力求更加完美。窗口意识就是以良好的姿态展示紫砂艺人的精神风貌。她要让四面八方的来客从“壶一把”这个小小的窗口里感受到陶都人的热情,陶都人的诚信,陶都人的友善。模范意识就是在各个方面率先走在前面。作为一名党员紫砂人,除了带头创作精品外,还应该多多关注社会,多多为社会作贡献。
珍惜一把泥,做好一把壶。沈建芬不忘初心,继续一路前行。(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