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寻找一种好制度——记著名经济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卢现祥

【引 言】

十月的武汉,热气还未曾退去。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中原楼里,我们见到了该校发展规划部部长卢现祥教授。他博学儒雅,笑容和熙,眼神中透出学者特有的睿智。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制度设计极为重要,而新制度经济学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碰到的问题提供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将为新制度经济学注入新的活力。卢现祥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和引进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之一、国内制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寻找一种好制度”,是他毕生的事业追求,而他的才华、信念、胸襟、思想,也融于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中。

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插队时就对农村经济制度感兴趣

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国内制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卢现祥的学术建树有口皆碑,他的理想缘起于艰辛的农村生活。

卢现祥祖籍在宜兴,出生于武汉,他的童年生活和众多同龄人一样相当艰苦的。等到他高中毕业,又迎来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77年,卢现祥作为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下放到了当时的武汉市五里界乡,而这段下乡的知青生活,却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将近不到一年的知青生活给了他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他与农民兄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段时间里,他听得最多的就是生产队长广播里播报的分工,见得最多的是记工分。在他的印象中,那些年人们全年劳动所得的工分换得的报酬极少,除了平时能换到一些口粮之外,年终几乎没有积余甚至会倒超。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生存状态,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对农村经济制度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他算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就在那年10月,恢复高考的好消息传来,卢现祥决定参加那年的高考。

卢现祥回忆道:“由于当时对文学特别热爱,在下放做知青时,看了不少文学著作,比如《艳阳天》等,所以语文这一块基础还很好。”确定复习重点在数学后,卢现祥开始了艰苦的备考。在生产队里他是个讨人喜欢的鬼机灵,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便与生产队长搞好关系,争取到了一些赶猪赶鸡、看农田的农活,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看书学习。干农活时,他总是随身带上书,遇到中间休息时,赶紧跑到稻草棚里看书。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晚上经常停电,他弄来开手扶拖拉机的柴油,装在瓶子里点灯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取了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专业,他笑言这得归功于平时爱看文学书籍,并跟我们说:“很巧的是,当时我们同校的这一届高中毕业生中,考上大学的三个人都是热爱文学的。”

大学毕业后,卢现祥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政治老师,工作之余,他没有放弃继续学习,他要为自己人生新的起航作准备。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巨大的生产活力正在释放,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年轻的卢现祥热血沸腾。他想拥有更高更广的视野,去思考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卢现祥始终喜欢政治经济学,几经曲折,终于如愿成为母校的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

卢现祥说,让他始终坚持前进的信念,是中国亿万父老乡亲最朴素的念想——“脱贫致富”。“脱贫致富”不仅仅指个人脱贫致富,更要让整个中国富强起来,这正是卢现祥投身经济学研究的初衷,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实践为他日后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大有建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寻找一种好制度”是他的事业梦想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寻找好制度的历史,有成功也有失败。人类寻找好制度的历史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寻找一种好制度,是卢现祥的事业梦想,他也是最早研究和引进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之一。卢现祥研究生毕业刚刚留校时,除给本科生上课外,他还给在读研究生们讲东欧经济学。他说:“像前苏联、匈牙利、波兰等国家的经济学家所研究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方向我都有讲过,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些研究都有它们的局限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主攻西方经济学了。”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卢现祥便开始转向给研究生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选读》,并开始对科斯、诺思等人的著作进行专门研究,这门课程的开讲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当时有个学生对这门课程特别感兴趣,还专门跑到我家里来跟我讨论,并建议我把所讲的内容编写成书,我当时对他这个提议也是很感兴趣。”这也就是他的代表作《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一书最初的成因之一。

1995年底,卢现祥把讲义提纲精心整理后寄给了中国发展出版社,没过几天出版社的编辑就给他打来电话,并表示出版社对这个选题十分感兴趣,并催促他尽快交稿。1996年的暑假,卢现祥放弃了很多活动,呆在家里专心研撰《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一书。卢现祥说:“当时写来,可算是一气呵成。”

“用中国人的思维和中国的经济背景去构建一个新制度经济学体系”是卢现祥撰写《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原则,开阔的学术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刻独到的理论见解,成就了这本专著的影响力。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出版后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为卢现祥在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从此之后他就把自己的研究定位在了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转型经济问题。

2003年,他对1996年出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修改,一方面弥补了第一版的不足,另一方面将自己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其中。1996年版《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出版近二十年来,始终以较高的引用率在经济学类图书中名列前茅。聊到这里,卢现祥起身走向书柜,他把1996年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和再版的书翻给我们看。据《中国人文社科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显示,他这本《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经济学科方面的影响力排在第三位,并且在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影响力也是排名靠前,这也成为了国内少数一本能够同时在四个学科上都能具有影响力的一部专著。

2012年,卢现祥将这些年发表在《管理世界》《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等杂志上的论文汇集成了一本畅销书《寻找一种好制度——卢现祥制度分析文选》,该书的出版受到学界的好评,并获得了第一届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卢现祥主编的《新制度经济学》(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该书还获得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届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如今在国内学界,卢现祥的名字已经跟制度经济学密不可分。

卢现祥认为,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极为重要,而新制度经济学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碰到的问题提供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将为新制度经济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他坚信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还是很有潜力,发展的空间也十分大。如何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搞清楚中国转型和发展中的问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他自己的一点力量,这是他最终的理想,也是他心里的“中国梦”。

卢现祥是个具有正直人格风范的经济学家,关注当下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并敢于直言。采访中,他一再跟我们提到“脱贫致富”的信念,他在20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言时,就“国富与民富”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富不一定国人强,民富才是真正强。”住房的价格一直是民生关注的首要问题,卢现祥教授2012年时曾就此热点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在制度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用市场的办法来影响房地产,所以导致现在的结果。如果要把房价市场搞顺,必须要分析深层次的根源。”

浏览《宜兴日报》数字报,关注家乡的新闻。

“宜兴这个江南古城太美了”

采访过程中,正好有一位快递员手捧一盆花敲门,卢现祥接过花打开卡片,笑着说,是他教过的一位学生送的教师节礼物,只是因为他平时太忙,经常不在办公室,所以让快递员空跑了好几次。

卢现祥的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他讲课。刚在大学任教时,他给学生讲的是《政治经济学》,由于他早已把整本书的内容烂熟于心,所以上课和板书时,从不用看备课讲义,并能将经济类课程讲得深入浅出。他觉得,世上没有学生不想听的课,只有没把课程教好的老师。尽管他现在已经担任了学校的行政职务,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没有丝毫懈怠。卢现祥说:“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否担任了行政职务,但是教学的初衷应该始终牢记。”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卢现祥对教学有着持续不断的热情与兴趣,他以自身的热爱和身体力行来感染着更多的学生。“卢老师平时看起来少言寡语,其实人特别热情,一点架子都没有,每次去办公室找他,他总是埋首书堆,他是真的十分爱读书。”他的很多学生都说类似的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见到“宜兴人采访组”的记者,卢现祥很是高兴。因为出生在武汉,他对宜兴的印象,大部分源于父母。他跟我们说:“小时候,听父母亲说,我们老家在宜兴的和桥,那里风景秀丽,小桥流水,那个时候我脑子里对宜兴有了一个很美的印象。”

他不会说乡音,但是对家乡话倍觉亲切,听到我们偶然冒出的宜兴话,兴趣极浓地一遍遍跟着我们学说,虽然有些吃力,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说:“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之间用宜兴话交流。后来,因为在武汉呆久了,大人之间慢慢地也就不说家乡话了,所以我不会说家乡话,但都能听得懂。”

2006年,卢现祥陪父亲第一次回到故乡宜兴,那段经历许久难忘。他说:“我当时是开车去的,开了整整一天,人很是疲乏,但是到了宜兴,这些疲乏都消除了,宜兴这个江南古城太美了,像一幅画一样。”卢现祥毫不吝啬地用着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家乡。他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也能为家乡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贡献出绵薄之力,希望以后有机会去给家乡学子们上一堂经济学课……

随着我们对宜兴日报社这几年发展的介绍,卢现祥兴趣盎然地打开宜兴网和中国宜兴教授网,一边阅读,一边感慨家乡发展之快。他听我们说起宜兴的种种新闻,心动难耐,连连点头,说这两年一定要再去宜兴看看,还要把孩子带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他们的根。

“善卷洞、竹海、紫砂壶……”美丽的宜兴元素,被他反复提起,眼神中流露出对家乡无限深情。最后,他提笔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祝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祝家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那字迹,遒劲有力,饱含深情。

【人物档案】

卢现祥,1960年3月生,宜兴和桥镇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兼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最早研究和引进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之一,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研究方向为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和中国转型经济问题研究;他还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被评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和著作270多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深耕紫砂领域二十载,矢志不渝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旨在将这份源自东方的艺术瑰宝推向全球舞台,让世界各地的壶友都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