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文学精选:水龙之古往今来

水龙之古往今来

流连忘返于宜兴博物馆,被其雄伟大气的格局所震撼,更被其琳琅满目的馆藏珍品所吸引。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风土馆,这里散发诱人追寻历史脉络、回味过往岁月的魅力。留住了记忆,泛滥着乡愁。

馆内老街上,有家红色门面的店铺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唯一的一家红色店面,为什么要用红色呢?原来,这个店铺里收藏着一台完整的老式消防器具——水龙。红色最为醒目,从老远就能看到,一般消防设施都是刷红漆的,所以根据专家提议,放置消防器具的店铺就选择了红色。

这套消防器具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走访一些乡村,从而了解乡村的一些历史情况。有一天来到周铁镇沙塘港村,听到村里编纂村志的老同志介绍过:村里本来有两台消防用的水龙,宜兴博物馆筹建时,村里捐出一台水龙,献给了宜兴博物馆。眼前店铺里的水龙,正是周铁镇沙塘港村捐献的。

这是一台铁木结构的水龙。岁月的痕迹,流年的气息,因那些铁锈传递。别看它现在其貌不扬,过去可是“灭火神器”呢。水龙上面有个铁制的类似跷跷板的加压辟,辟旁有个出水口,中间有个像过去洗澡用的大木桶,木桶下有块大木板,木板和桶用4个撑脚相连。靠墙处挂着一条又粗又长的管子,一旁的木柜上,还放置了好几只木头水桶,墙角处还有一双木制筒靴,这些都是与水龙相配套的器具,向人们展现过去灭火的真实状况。

我很想探寻这台“灭火神器”的古往今来,于是特意采访了周铁镇沙塘港村的老书记杨小根,大致了解了水龙的前世今生。原来,在民国以前,沙塘港村就组织了义务救火队,由村里的壮劳力自发组成,每遇火情,白天冒烟或夜晚见火光,这时镗锣一敲,村民们就从自发四面八方赶来,最多时达几百人救火,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村民的人身财产。

由于沙塘港村消防工作做得出色,新中国成立后,宜兴公安局消防部门赠送给村里两台消防设备——水龙。这两台水龙,最早放在沙塘港村横塘河边的房子里,河面拓宽后,就安置到了沙塘港老街的一间店面里。有村民自发义务管理这两套水龙设备。管理员十分爱惜这两套水龙,直到2003年都有人看管。二十一世纪前,都有消防部门来关心消防设备。

记得水龙最后一次使用,是在1990年,有家村民家里着火,听到镗锣敲响,义务消防员们抬着水龙赶去,一上一下抽水加压,再接上水带水枪,就能出水灭火,据说水龙的射程能达到20多米呢。从此以后,村里再也没发生过火灾。有村民甚至这样说,有水龙坐镇,火被赶走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龙情况,我还实地走访了沙塘港村。在沙塘港村的老街上,推开两扇古老的木门,另一台水龙静静安放在里面,虽然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曾经灭火的功勋,谁也不能抹灭。连同爱护水龙的村民,如现在义务编纂村史的杭全德,他曾经在派出所工作,为消防设备的更换和维护,多次协调和出力,这些成绩,我们都不能忘却。

历史不会忘记,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灭火神器”——水龙,它将在宜兴博物馆里接受更多人的参观和赞美,从而牢记它的历史功勋。(邵惠君 太湖西岸文学)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