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地处水乡,渡口是宜兴最早的交通设施之一。清光绪八年编纂的《宜兴荆溪县新志》记载:春秋时(前522年),伍子胥奔吴,曾过虾笼泾渡。民国时期,宜兴全境分布着200多道渡口。
摆渡:宜兴人将渡船运输称作“摆渡”,历史上宜兴的摆渡有两种方式:
一:撑(摇)渡
撑(摇)渡,由渡工撑嵩摇橹渡运;
二:自拉渡
渡船两头各系一条绳索,绳索的另一头系在河道两头的木桩上(或系在树干上),渡客自己拉着绳索过河。
1962年,宜兴境内有渡口201道。1980年保留了35道。2006年全境仅存唐家溪渡(坐落钮家胡家村)、北大圩渡(坐落芳桥北大圩村)2道渡口。
2008年,渡口撤销。自此,宜兴的“摆渡”成为历史。(内容转自:宜兴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