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宜兴文化中心是城之灵魂、精神之殿堂,宜兴文化之汇集地,而市博物馆无疑是其中一个文化高地。这五年,我们和宜博一起成长,一起静待东氿之花完美绽放。
我不是宜兴人,与先生相恋,12年前来到了宜兴,10年前有了我们自己的小窝,就在城东下漳居委。
记得那时城东早上上班,连出租车都打不到,更不要提公交车了。但先生告诉我说未来的10年,这里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宜兴文化中心就在不远处的东氿之畔,那里将绽放出美丽的东氿之花。沉醉在他描绘的蓝图里,我想,如果我能去那里工作该多好。美梦成真,现在,我真的就在美丽安静的东氿边的市博物馆里工作。
2013年时,市博物馆筹建办还在市老干部大学办公时,我就加入了队伍,当时筹建办仅有4个人。在我原来的想法里,“博物馆”应该属于专业人士的。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世上最神奇的东西就是时间。果然,慢慢在博物馆的工作中,我认识了业界的前辈,学习、找到了工作方法,积累了经验。最初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在零征集费用的情况下,我和同事们南下北上,不断接触藏家、名人后代,无数次拿回文物用于展陈,无数次取回遗物,无数次被乡贤感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觉肩上责任重大。
后来,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培训,为我馆在行业内迅速打开知名度,也与故宫博物院的闫宏斌主任结缘。我们曾经设想,如果能请到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来做开馆第一讲,定是极好的。当我与闫主任表达了我们的想法后,他不但认同这个想法,还建议和鼓励我们向故宫申请一个展览,于是“紫泥清韵 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这个梦,在2017年1月12日市博物馆开馆之日,变成了现实!
这五年,我见证了市博物馆从零藏品、零人才、零知名度,到现在软硬件设施、活动质量都排在全国县级市前列的整个历程。我没想到的是,我的孩子也结缘博物馆。
“妈妈,再见。”5年前,我最爱的小人儿在幼儿园门前与我告别,开始学习更多的本领。5年后,二年级的女儿已然是个小小文博人了。放假时,她经常热情的邀请她的好朋友来博物馆,带领她们参观,还会给她们制定一条“专业”的参观线路。记得有一次她南京的表姐过来玩,她不但带她看了宜兴历史、名人,还特意带姐姐到了三楼风土馆领略宜兴风土人情、体验紫砂制作,俨然一位陶都文化的小小代言人了。在近代名人馆,看到为激励家乡学子而留白的院士墙,她稚气地问我:“妈妈以后我们也可以把名字刻在那上面吗?”我告诉她,我们可以把这个做为一个目标来追求来奋斗。
这五年,我和孩子与市博物馆一起成长,和众多宜兴人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蜕变。我期待与宜兴、与市博物馆,一起共度下一个精彩幸福的五年、十年、五十年……(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