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7年10月8日
访谈地点:建伟怡陶紫砂工作室
访谈人物: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朱建伟
采访记者:《宜兴日报》杜坤强
壶艺创新,没有句号。走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的紫砂工作室,记者从他那些特色鲜明的紫砂作品上,强烈地感受到了创新的浓厚气息,甚至能触摸到跳动的创新脉搏。于是,围绕着创新这一话题,朱建伟大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壶艺创新是一件很辛苦和艰难的事,您为什么一直坚持创新呢?
朱建伟:对这个问题,我想从大小两个方面回答。从大的方面说,创新是推动紫砂发展的重要手段,紫砂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创新,形成了“创新兴则行业兴、创新强则行业强”的理念。紫砂作为一个行业,并非世外桃源,同样需要创新,需要以创新给紫砂赋予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紫砂作为一个行业如果不创新,就会止步不前,甚至衰落。从小的方面说,创新是紫砂艺人立身的一块基石。就宜兴而言,目前从事制壶这一职业的人已有数万之众,每天有那么多的紫砂壶面世,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谁要想跳得高、走得远,就需要大力创新,靠作品说话。事实上,纵观紫砂历史,真正能够在紫砂史上留下名来的是那些创新精英。远有陈曼生等先贤,近有顾景舟等大师,他们都是创新能手,都留下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创新作品。因此,无论从大的方面说还是小的方面说,我都应该坚持创新,通过创新为紫砂的发展出把力,让自己在紫砂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记者:熟悉您的人,都知道镶金是您壶艺上的一大特色。镶金在壶艺上堪称一门绝技,涉及的人比较少。多年来,您在镶金壶艺上有哪些创新?
朱建伟:先不说近几年,在近几年之前我在镶金上主要由图案的简单向图案的丰富转变。由于镶金的工序复杂,技艺难度大,一般的镶金壶图案很简单,常常只有几笔,因为图案越简单风险越小,反之图案上多一根线条则就多了一份风险。我在镶金壶的创新上着重做到两个方面:在工艺上,要图案线条清晰细腻,表面平整,抚摸舒适,视觉优美;在文化内涵上,要有意境,有故事,有思想。我创作的“镶金大飞天壶”,取材于唐代敦煌佛教艺术之飞天仕女线描图案。整个图案比较复杂,线条与线条的交汇重叠,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这些都要通过镶嵌的金丝表达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件作品基本达到了线条清晰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的效果。“镶金旭日东升壶”其图案也很丰富,用金丝镶嵌构成奔腾不息的海浪纹样,再用金丝镶出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寓意国运昌盛,社会欣欣向荣。
记者:您刚才说“先不说近几年”,难道近几年里您在镶金壶上又有创新?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镶金壶已经被您推到了这样的高度,实在想不出还能怎样创新了。
朱建伟:这也正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说实话,当我在镶金壶的创新上取得这些成功后,我也不知道再如何创新。但是,壶艺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近几年来,我反复想这样一个问题:尽管镶金壶的图案丰富了,但整个图案都是以金丝勾勒表现的,那么能不能利用不同的泥色增加图案的色彩感呢?这个大胆的设想,成为我新的创新目标。我创作的“锦绣月色壶”,就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一件作品。我依然用金丝勾勒图案,但在金丝所勾勒的图案中再镶嵌不同的泥料,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亮丽。如月季花的花朵,我用红色的清水泥嵌进去,看上去更接近绽放的月季花的本色;而月季花的叶子,我用墨绿泥嵌进去,看上去更像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可以说,“锦绣月色壶”在工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图案的视觉效果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我想,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创新的结果。
朱建伟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1956年8月生,宜兴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1977年毕业于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后入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深造。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设计,有百余件作品选送国内外展评。30多件作品在全国、江苏省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中获奖。其中,国际精品大奖一件,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一等奖3件、三等奖5件,江苏省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一等奖3件、三等奖5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镶金旭日东升壶”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比大师级金奖;“镶金福禄壶”“镶金大飞天壶”“红开片松竹梅壶”在2005年获广州国际茶博会紫砂陶艺评比金奖;“双色蝶花壶”获2006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银奖;“镶金六禄大顺壶”在2007年获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被故宫博物院陈列展出;“茶亦醉人壶”获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比大师级金奖。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紫砂壶上采用特种工艺,以镶嵌金银丝为装饰特色,既是实用品又是工艺陈设品,深受收藏爱好者喜爱。六篇论文在国家级《中国陶瓷》刊物上发表。个人被收入《中国英才》名人录。(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