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其人被公认为把紫砂日用器上升到艺术殿堂的鼻祖,坊间流传很多,说法不一。普遍是跟随吴颐山的书僮,在金沙寺,就是现在父东的福源禅寺。供春在服侍吴颐山生活之余,看到寺中老和尚学习陶工之法,: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壶身做扁圆型,壶面似老松树皮,或银杏树瘤、凹凸不平,壶把于中段分支作银杏树的树皮肌理,也有做成松树皮的肌理。供春壶的壶盖常见的分为南瓜盖和灵芝盖两种,壶身形体不规则,较随意。宜兴县志里的一段话:“供春制壶,款式不一,虽属瓷器,海内珍之,用以盛茶,不失原味,故名公巨卿,高人墨士,恒不惜重价购之。
1928年,储南强先生在苏州地摊看到一把无盖的紫砂壶,形状奇特,虽沾满了灰土但造型古朴典雅,好像遇到梦中情人,欣喜若狂的花一块大洋够得,随后经收藏家多方考证“供 春壶”为真迹无疑。据储先生说:日本侵略中国, 宜兴沦陷,日本人也几次找储先生,说出8000银元买走“供春壶”,储先生说“供春壶”是中华国宝,岂容别人掠去,坚持不卖。为防万一,携壶远离宜兴。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巨资以一已之力重修宜兴善卷洞的储先生,把一生中的集藏悉数献给了国家。“供春壶”先藏在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移交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那么怎么欣赏一把供春壶哪?
首先不要管他谁做的!
壶型要符合美学规律,符合树干的生长规律。不可滚瓜溜圆,拿着舒服,有文气古意。不能做成榆木疙瘩,不要对称僵死。
其二泥料不限于记载,可以用紫泥,段泥,红泥,皆可入壶。
其三肌理不一,可以用银杏树瘤,柏树树瘤,甚至核桃肌理都可。
其四图案分布不能重复出现有规律的肌理,图案切记重复,出现视觉疲倦。
其五细节用明针处理干净,要光滑如玉,不能啦手。(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