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年
像是不可替代的美好
从记事起
离春节还有老远
我们就开启了一份企盼
那可能是一件崭新的衣服
或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或是蒸团子冒出的腾腾水汽
或是堂前墙壁上挂上了新“画张”
或是大街小巷耳熟能详的欢快歌声:
“见面第一句话,都是恭喜恭喜”
……
吃的、喝的、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
一切都渗入了过年才有的那份
与众不同的仪式感里
都说现在年味不浓
没有过年的感觉
是因为很多过年的习俗正被我们
慢慢舍弃
我们需要通过某些仪式
来感受年的到来
腊月初八
腊八粥:十二月初八,家家以蔬豆煮菜粥,也叫“咸粥”。寺庙尼庵也煮菜粥馈赠施主。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腊八粥”。粥熟后,供在先祖面前及门窗、圆树、井灶之上,然后全家皆食和馈送亲友。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宫内赏赐的,因而这天也叫“王侯腊”。到清朝又有所发展,还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显其巧。到了晚清,更是花样繁多,除了熬粥更加精致以外,还用染了色的桃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和红糖、葡萄干等把粥的外观恣意点缀,使其更加华丽。但是不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等,说是用了以后会伤口味。初七夜开始制作,天亮时粥就熟了,供先祖馈友不得过午。当时用各色干果核仁儿点缀腊八粥的活儿,端看哪户人家小姐心灵手巧,因为是要馈赠亲友的,是大户人家姑娘“明争暗斗”的战场,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腌咸菜
腌咸菜:每到入冬天冷,各家各户开始腌咸菜,踏盐菜梗,谓之“长梗菜饭”,家庭必备。宜兴以芥菜、雪里蕻(hong)居多。
“童子脚踏咸菜,腌出咸菜鲜又香。腌菜累吃菜鲜,咸菜搭饭一吃三大碗!”小雪节气一过,就是腌咸菜的季节了。宜兴人腌咸菜有两种说法,用整棵大青菜或雪里蕻菜腌制,叫“踏水腌菜”;把大青菜或雪里蕻菜切碎腌制,叫“腌咸菜”。买上五六十斤甚至百来斤蔬菜,腌上一大缸,每天拿点出来切碎切条烧豆腐炒肉丝煨汤,一个冬天就不愁吃菜了。
丁蜀镇出产瓮头,又称“瓮头菜”。冬至腌风鸡风鹅、咸鱼腊肉,准备过年吃。
宜兴民间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老习俗。虽然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已经改变了很多习俗,但在宜兴的一些老街巷里,还是可以看到那成串的各式腌制品,居民们仍在用各种方法延续着过冬的传统习俗。“煮饭时切几片腌肉架在饭上蒸蒸,饭熟时肉也香喷喷的了……”
酿酒
对于许多老宜兴人,过年酿酒仍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浸米—蒸饭—淋水—拌曲—下缸发酵—破水—等酒喝,宜兴的酿酒史足有千年,酿酒技艺传遍各村各户。白酒、黄酒、葡萄酒、甜白酒……宜兴人总习惯喝自己酿制的酒,并用它待客或送礼。
送灶
腊月二十三晚上,灶家菩萨上天述职,汇报人间善恶。各家备酒果素盘及送灶团子,特别要备饴糖一盘碟,给灶家菩萨甜甜嘴,上天言好事。供毕烧化纸马纸轿送客。供毕,女人方可入厨,将素盘中豆腐百叶油生腐等烧咸糊粥大家一起吃。开年正月十四要迎接灶神回来,仍是晚上设祭。芳桥一带有“烧廿四夜棚子”习俗。
掸檐尘
从腊月廿四、廿五开始,宜兴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大扫除,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俗称“掸檐尘”。以前,有些大户人家还得将家具擦得锃亮,并且根据风水调整方位,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农村的掸檐尘要简单些,因为大家都把全部精力放在做包子、团子上。民间有个歌谣:掸掸檐尘好过年,东掸东发财,西掸西发财,当中掸掸大发财。掸檐尘,掸去的不仅仅是灰尘,更是晦气,期盼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做团子
宜兴人过年一般都要做团子。牵好米粉,斩好馅心,到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各家做团子。做小团子即无馅供果,供宅神,供“蛮家”,供祖宗用。还要做糕、人口健、生肖团子。出笼的团子要扇到发亮不粘手。
做羹饭
年前各家祭祖叫做羹饭,晚上设供桌祭祀祖宗。当年家中有亡故之人,必定在大年夜作羹饭,谓之“添羹饭”。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在大年夜前关于过年的事要准备妥当。商店的大事是年底收账。家中就是把炒瓜子生果做炒朱糖的事都要料理妥当。有些大户人家要挂祖先神像及宗支图、牌位,供桌上高烧红烛,盛设酒肴。子孙依次行礼,合家围坐吃年夜饭,在外游子须赶回家团圆。大厅上设火盆,取旺盛之意。家人亦可游戏,或彻底不眠谓之守岁。小辈向长辈辞年,可得压岁钱。也有贴春联习俗,以自己写的为上,佳联好字常得人称赞。大年夜请过“利市”,即“封门”。春节请过利市方可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