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与宜兴紫砂壶的故事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一直不很顺畅,歷史上记载,他曾经四次到过宜兴(旧称荆溪、阳羡)与他的同一恩科进士友人畅叙,并在宜兴的十里洋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他先是对宜兴的山水风光十分仰慕,然后是对宜兴紫砂陶壶一往情深。

荆溪十景壶 谭泉海大师陶刻 铜峰叠翠 蛟桥夜月
经反复审视达章先生山水构成之笔法意趣,结合砂壶造型而精心设计,熔汇多种陶刻技法,凝神静气,贯注全力以为之,每幅画作且自撰诗句相配,相得益彰,藉以力达点睛之意。历时三月有余而成,计两套二十把。壶非一式,画非一景,技非一法,观者称佳。是以为记,时丙戌年初秋。谭泉海撰并书。

宜兴紫砂壶成为G20官方指定用品
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如今,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显然必不可少,紫砂就是其一。

宜兴打造中国紫砂第一村 西望村
宜兴紫砂壶是闻名海内外的手工陶土工艺品,极具艺术和收藏价值。而在宜兴紫砂的发源地宜兴丁蜀镇,有一个专门制作紫砂壶的西望村,全村成立了紫砂合作社,共同传承着千百年来的古老手艺。在西望村,我们看到了紫砂手艺人的希望。

顾景舟的艺术人生 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顾景舟不仅壶艺精湛,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博闻强识,有深厚的学养,且知古鉴今,著书立说,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

苏轼(东坡先生)与我们宜兴的缘分铭壶
苏轼在自己的诗文中曾很多次表达了安家在宜兴的原因:“眷此邦多君子”;“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苏轼早在浙江杭州任通判的时候就在我们宜兴买了田,并经常带孩子们往来于杭宜之间。

宜兴紫砂壶在国外的称呼,真是闻所未闻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受到遍及追捧是从20世纪80年月才最先。但是,按照欧洲史料记载和留存什物,我们会发明一个惊人的事实,在17至19世纪的欧洲,紫砂壶已经风景无限,成为王公贵族、大臣巨贾竞相追逐的收藏品,更成为一种财产的意味。我们今天用的“宜兴紫砂壶”这个称谓则是最近才在欧洲开始采用,在历史上欧洲人给予其不同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