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成汉方壶

传统方器汉方壶 明朝流传至今

汉方壶型在现代紫砂款式中并不多见,虽然少见,但是还是不能掩盖汉方壶的雅韵之气,自明朝开始就有汉方壶的出现,可见时间之久,底蕴之足。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汉方壶的经典款式流传至今。如今,宜兴紫砂方器大师潘持平就把汉方壶奉为十大经典壶型之一。

石瓢

这八种经典紫砂壶型 值得你拥有

紫砂壶的壶型有千百种,其中有几种金典款式一直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这几种金典款式不会被淘汰,看看你有几把?

顾景舟宝菱壶

菱花紫砂壶 :源于古时的菱花镜

菱花形紫砂壶,最早是由明四家之一的,董翰所创制,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菱花形紫砂壶,其造型来自于古时的菱花镜,准确的说是菱花形制的铜镜。菱花镜现在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其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以其高超的工艺语言和审美的装饰形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之上延展无穷的魅力。

井栏壶

井栏壶——深井有如文山书海 知识有如井水

彭年曰:“勿躁!万物皆可成壶!”曼生曰:“但求精!”二人相饮甚欢。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有一丫环于井边取水,栏高水深,丫环取水,腰身弯得有如一只彩虾,二人见状相视而笑。曼生紧盯井栏与汲水丫环,慢慢地丫环化为一只优美的壶把,井栏化作壶身。

笑樱壶

笑樱壶——婴宁一笑千愁解

笑樱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流传甚广,皆因其张力十足,为人所喜爱。看外表也许你会觉得平淡无奇,但由于形体轮廓,结构比例,尺度的细部处理安排得当,恰如其分,造物造境,经得起长久玩味,百看不厌,具有永久艺术魅力。

佛手壶

佛手壶——形象逼真、生动有趣

佛手壶是紫砂艺人们以佛手为原型创作而成的一种花式紫砂壶,宜兴称为“花货”。取动植物形象塑造壶形,逼真而又具有艺术效果。佛手是是一种既具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芸香科植物枸橼的变种,形同神手,我国南方各地多见,宋代已有栽培,果实形似人手而多指,故有“佛手”称谓,更被人寄予了吉祥幸运之意。

牛盖莲子

经典好壶 牛盖莲子

牛盖莲子壶壶嘴由尖琢改成浑朴秀丽之弯嘴,提梁改为细柱带方形把,削肩改为圆方直身,整器气势雄奇。母子线变化,口盖配合相吻。工艺师把该壶的焦点放在壶面钮上,将盖板改成翻盖线,与中间牛鼻孔融于一体,壶盖上一气孔由牛鼻所蔽,掀盖冲水,十分方便。这款壶紫砂工艺师在制作上求型气,反复修改与凝练,费工费时甚多,实为经典好壶。

龙头一捆竹

龙头一捆竹又称八卦束竹壶 邵大亨首创

龙头一捆竹壶器身造型以64根细竹围成,工整而光洁,意境天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周围有四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式。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

南瓜壶

南瓜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南瓜壶在紫砂器分类中被划为像生器,它是艺者从大自然汲取灵感所创制的壶型,带有一股来自乡野的清新活泼气息,经艺人加工,又显得玲珑精巧,温雅可爱。

狮球壶

狮球壶 又称伏狮壶

狮球壶是壶身的八瓣筋纹,有的器身稍高,不过大部分仍作扁球状,以便搭配伏狮的动态。壶的颈与盖则配合筋纹,呈八角形,由于器身较为扁平,所以盖沿较短,好让茶叶有更大的舒展空间。狮球壶的壶把由于器形的关系,因此几乎别无选择地采用正耳把式,倒是壶嘴有直流与弯流之分,直流在气势上较为英挺且具方向性;弯流多为一弯嘴,全器看来较为含蓄内敛。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